独贤从是出荒城,下马携筇上石层。
幽洞寻花疑阮肇,断崖长啸想孙登。
欲超浮世挂冠绂,未决重云抚剑棱。
经雨晓烟寒索寞,顺风樵叟震碐磳。
山形春到添高秀,瀑溜冰消转沸腾。
行有流移携襁褓,坐看憔悴拾薪蒸。
素餐每愧斯民病,改作常为法吏绳。
官小责轻须自慰,得逢佳处几人曾。
独贤从是出荒城,下马携筇上石层。
幽洞寻花疑阮肇,断崖长啸想孙登。
欲超浮世挂冠绂,未决重云抚剑棱。
经雨晓烟寒索寞,顺风樵叟震碐磳。
山形春到添高秀,瀑溜冰消转沸腾。
行有流移携襁褓,坐看憔悴拾薪蒸。
素餐每愧斯民病,改作常为法吏绳。
官小责轻须自慰,得逢佳处几人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邵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通过对荒城独行、寻幽探胜、寓言志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政治抱负。首联描绘了主人公独自一人离开荒城,带着竹杖攀登石阶的场景,富有孤寂而坚韧的气息。颔联运用阮肇入天台和孙登登泰山的典故,表达诗人寻求超脱世俗、追求隐逸的愿望,同时也暗含对现实困境的思考。
颈联表达了诗人想要辞官归隐但又犹豫不决的心情,暗示了他对社会责任的纠结。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雨后山景的变化,寓言世事变迁,自己虽处境艰难,仍关注民生疾苦,深感愧疚。尾联感慨官职微小责任轻,但仍需自我安慰,能在此美景中停留实属难得。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隐逸情怀,又有对百姓疾苦的关怀,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深沉内涵和人文关怀。
秋色佳哉,寻秋兴阑,月貌如眉。
任长空云净,素娥半展;远天风细,鸾女斜支。
西陆寒深,北堂影侧,学煞团圞望正迟。
湘帘上,看夜光初逼,照我迷离。今宵正苦孤栖。
更红血依然叫子规。念啸吟何处,银钩才挂;
推敲无地,玉斧方挥。
已极萧疏,谁怜黯淡,愁绝䰐鬖贴冷辉。
惊心听,听严城鼓角,忽又犹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