衫袖乌痕,见说耽书久成癖。
更宝珉搜异,评量虿尾,菭缣阅古,摩挲蝉翼。
毡蜡频梳剔。神游处、羽陵蠹泣。
看胼手、千本流传,自有豪情壮波磔。
静味丹铅,吾庐堪爱,依稀翠扬宅。
念赏奇联咏,谢池春早,过车怀旧,苏床尘寂。
交道论金石,增惆怅、二难剩一。
凭君问、断响人琴,薤琅栖恨墨。
衫袖乌痕,见说耽书久成癖。
更宝珉搜异,评量虿尾,菭缣阅古,摩挲蝉翼。
毡蜡频梳剔。神游处、羽陵蠹泣。
看胼手、千本流传,自有豪情壮波磔。
静味丹铅,吾庐堪爱,依稀翠扬宅。
念赏奇联咏,谢池春早,过车怀旧,苏床尘寂。
交道论金石,增惆怅、二难剩一。
凭君问、断响人琴,薤琅栖恨墨。
此诗由夏孙桐所作,题为《一寸金·题罗复堪三山簃校碑图》,描绘了对书籍与古碑的热爱与珍视之情。诗中以“衫袖乌痕”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读书人长时间沉浸在书籍中的状态,衣袖上染上了乌黑的痕迹,显示出其对书籍的痴迷。
接着,“更宝珉搜异,评量虿尾,菭缣阅古,摩挲蝉翼”,描述了对古籍和碑文的珍藏与研究,通过抚摸、品评,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诗人用“毡蜡频梳剔”形容整理古籍时的细致与耐心,而“神游处、羽陵蠹泣”则表达了在阅读古籍时仿佛与古人对话,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流逝。
“看胼手、千本流传,自有豪情壮波磔”一句,赞美了书籍的传承与影响,即使手指因翻阅书籍而变得粗糙,也无损于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诗人通过“静味丹铅,吾庐堪爱,依稀翠扬宅”表达出对书房的喜爱,以及在其中品味丹青铅墨的乐趣,仿佛置身于古代文人的雅致居所。
“念赏奇联咏,谢池春早,过车怀旧,苏床尘寂”则进一步展现了对古籍与历史的怀念与敬仰,想象着在春天的谢池边吟咏诗句,在经过的车辆旁回忆往事,以及在尘封的苏床前沉思。这些场景充满了诗意与怀旧的情感。
最后,“交道论金石,增惆怅、二难剩一。凭君问、断响人琴,薤琅栖恨墨”表达了对友情与艺术的珍惜与感慨,以及对失去的遗憾与怀念。诗人希望借由这幅校碑图,唤起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友情与艺术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书籍、古碑、友情与艺术的赞美与怀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厚意。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
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
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
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秋夜不可晨,秋日苦易暗。
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
寒鸡空在栖,缺月烦屡瞰。
有琴具徽弦,再鼓听愈淡。
古声久埋灭,无由见真滥。
低心逐时趋,苦勉祗能暂。
有如乘风船,一纵不可缆。
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
岂必求赢馀,所要石与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