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子来还去,何人伴使君。
放歌迎晚醉,指路上高云。
此夜雁初至,空山雨独闻。
别多头欲白,惆怅惜馀醺。
贱子来还去,何人伴使君。
放歌迎晚醉,指路上高云。
此夜雁初至,空山雨独闻。
别多头欲白,惆怅惜馀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嘏的《重寄卢中丞》,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离别时的惆怅心情。
"贱子来还去,何人伴使君。" 这两句开篇便设问,从而引出下文,"贱子"指诗人自己,"来还去"表达了频繁地来往于旅途之中,"何人伴使君"则是对友人的怀念和询问,谁能像过去一样与您同行。
"放歌迎晚醉,指路上高云。"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的意境,"放歌"表达了诗人的豪情,"迎晚醉"则透露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指路上高云"则是对远方友人的一种精神寄托。
"此夜雁初至,空山雨独闻。" 这两句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此夜雁初至"表明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象征着远行者的心境,"空山雨独闻"则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
"别多头欲白,惆怅惜馀醺。" 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和对友情的珍视,"别多头欲白"指的是频繁的分别让人感到时光易逝,头发也快要变白,年华老去,而"惆怅惜馀醺"则是对美好时光和友情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所产生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别的不舍和对友谊的珍贵。
嫩黄上柳,新绿涨池,东风艳冶天色。
又见乍晴还雨,年华傍寒食。春依旧,身是客。
对丽景、易伤岑寂。怅凝望、一带平芜,剪就茵藉。
前度少年场,醉记旗亭,联句遍窗壁。
调笑映墙红粉,参差水边宅。芦鞭懒过故陌。
恨未老、渐成尘迹。谩无语,立尽斜阳,怀抱谁识。
往年曾忆过长安,短纸书名诣门下。
君时延我坐终日,洒扫东轩留看画。
横图巨轴不知数,但见匣中时一把。
甲犹未竟乙复作,门类著番开满架。
使人叹羡不能已,只恨有门归隔夜。
归来兀坐想精绝,念此荣观若为谢。
就中寒林两大幅,此物世间谁敢价。
倏然一别十五载,常向人前盛誇诧。
因君奉使临敝邑,见先问此馀不暇。
君能为我再讲说,座上不容人俗话。
如君所蓄更谁有,有亦未能无笑骂。
况君累世尽清职,摹本敢来前弄诈。
君今还省正擢用,异日须求作邻舍。
峨巾曳屦日相谒,更欲重烦开几帕。
待寻前辈用心处,款曲应须频假借。
每厨阅讫当便还,不敢奉欺言羽化。
《呈李坚甫中舍》【宋·文同】往年曾忆过长安,短纸书名诣门下。君时延我坐终日,洒扫东轩留看画。横图巨轴不知数,但见匣中时一把。甲犹未竟乙复作,门类著番开满架。使人叹羡不能已,只恨有门归隔夜。归来兀坐想精绝,念此荣观若为谢。就中寒林两大幅,此物世间谁敢价。倏然一别十五载,常向人前盛誇诧。因君奉使临敝邑,见先问此馀不暇。君能为我再讲说,座上不容人俗话。如君所蓄更谁有,有亦未能无笑骂。况君累世尽清职,摹本敢来前弄诈。君今还省正擢用,异日须求作邻舍。峨巾曳屦日相谒,更欲重烦开几帕。待寻前辈用心处,款曲应须频假借。每厨阅讫当便还,不敢奉欺言羽化。
https://shici.929r.com/shici/Jh4E1Uc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