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淳薪火绍湖湘,白下登楼有漫塘。
多少遗书都泯灭,谁寻心画到荒冈。
乾淳薪火绍湖湘,白下登楼有漫塘。
多少遗书都泯灭,谁寻心画到荒冈。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名为《南圻游挕山得宋儒游文清公嘿齐题名于苔藓中洗而拓之》。全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探访与感慨,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仰与追寻。
首句“乾淳薪火绍湖湘”,以“乾淳”二字点明了时间背景,即北宋时期,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接着“薪火绍湖湘”则形象地描绘了文化在湖南地区的延续与发扬。这一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文化传承精神的赞颂。
次句“白下登楼有漫塘”,转而描述了诗人在南京(古称白下)登高远眺的情景,通过“漫塘”一词,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宁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宽广与深邃。
接下来,“多少遗书都泯灭,谁寻心画到荒冈。”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古代文献与文化遗产可能遭受遗忘或损毁的忧虑,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何才能让那些被遗忘的文化痕迹得以保存与传承?“心画”一词,既指内心的艺术创作,也暗含了探寻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的渴望。在现代社会,这样的主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珍惜并努力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少长事壮厉,意气弥九州。
鞭车踏长路,渠料能夷犹。
困此九折坂,嵚崎不容辀。
彼须匪所彊,此售宁或求。
犹有读书心,大寒索衣裘。
贱嗜匪贵献,一拂销百愁。
宝此清净退,相从赋归休。
农圃雅所问,同一壑一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