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架下春未饶,累累丛蕤方弄娇。
含香不吐有时发,只须十日晴光牢。
满腔酝藉固有在,花心雅欲投金焦。
逐时消遣老者事,颇与酒兴无花妖。
不妨掇缬细咀嚼,与知味者相招邀。
而况逢迎骨肉亲,酒无清浊和粕浇。
百年此乐能几日,今日何日是花朝。
谁知醉无以将还自愧,终不如独醒君子赋离骚。
木香架下春未饶,累累丛蕤方弄娇。
含香不吐有时发,只须十日晴光牢。
满腔酝藉固有在,花心雅欲投金焦。
逐时消遣老者事,颇与酒兴无花妖。
不妨掇缬细咀嚼,与知味者相招邀。
而况逢迎骨肉亲,酒无清浊和粕浇。
百年此乐能几日,今日何日是花朝。
谁知醉无以将还自愧,终不如独醒君子赋离骚。
这首宋代诗人陈著的《二月十五日酴醾洞醉中》描绘了春天木香架下的美景和诗人的醉酒之乐。首句“木香架下春未饶”点出时令,木香花开得繁盛,尚未达到最盛,但已显生机盎然。"累累丛蕤方弄娇"形象地描绘了花朵的娇媚姿态。
接着,“含香不吐有时发,只须十日晴光牢”写花朵含苞待放,需要晴朗的天气才能完全展现其芬芳。"满腔酝藉固有在"表达了花香的内在蕴藏,暗示着美酒般的醇厚。诗人借花喻酒,享受饮酒的乐趣,认为它能消磨时光,与酒兴相符,没有世俗的艳丽之感。
“不妨掇缬细咀嚼,与知味者相招邀”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朋友共赏美酒的雅趣,以及对知己的邀请。家庭团聚的欢乐也在“而况逢迎骨肉亲,酒无清浊和粕浇”中体现,无论酒的好坏,家人的陪伴更为重要。
最后,诗人感慨人生短暂,“百年此乐能几日”,感叹花朝的美好时光转瞬即逝,而自己醉酒后的清醒更让他自愧不如那些独醒的君子,如屈原般写下《离骚》那样的深沉之作。整首诗寓情于景,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哲思。
山前三秦道,车马不遑息。
日出红尘生,不见青山色。
峰峦未尝改,往意自奔迫。
谁言幽堂居,近在使者宅。
俯听辨江声,却立睨石壁。
藤萝自太古,松竹列新植。
暑簟卧清风,寒樽对佳客。
试问东行人,谁能同此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