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鸟不鸣旦,好水不出山。
入冥而止坎,古亦有遗言。
所以彭泽翁,折腰愧当年。
不有酣中趣,高风竟谁传。
好鸟不鸣旦,好水不出山。
入冥而止坎,古亦有遗言。
所以彭泽翁,折腰愧当年。
不有酣中趣,高风竟谁传。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对陶渊明《饮酒》诗的和作,以表达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理解和敬仰。首句“好鸟不鸣旦,好水不出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藏不露的画面,暗示了隐居者内心的恬淡与超脱。次句“入冥而止坎,古亦有遗言”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深远意义,暗指陶渊明的哲理和智慧。
诗人提到“所以彭泽翁,折腰愧当年”,这里的“彭泽翁”即陶渊明,他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戴良借此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像陶渊明那样坚守节操的自责。最后两句“不有酣中趣,高风竟谁传”点明,如果没有陶渊明在饮酒中的豁达与高尚品格,他的精神将难以流传后世。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未能完全效仿的遗憾。
公孙歌虞殡,庄生称绋讴。
挽歌续遗响,百代良悠悠。
滥觞一以溢,遂作滔天流。
有死必有挽,庶人达王侯。
三良与田横,古罕今何稠。
惜哉操觚士,半为谀墓谋。
徇俗苦难免,拒物恒招尤。
毫端有造化,万物自春秋。
纯冕与猎较,孔圣亦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