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丛丛委道傍,花虽细朵亦芬芳。
朝分蔓草惟零露,暮得空林是夕阳。
佳色恨无彭泽见,落英疑有大夫香。
生来苦薏谁能识,欲寄幽人隔水乡。
野菊丛丛委道傍,花虽细朵亦芬芳。
朝分蔓草惟零露,暮得空林是夕阳。
佳色恨无彭泽见,落英疑有大夫香。
生来苦薏谁能识,欲寄幽人隔水乡。
这首《野菊》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野菊生长于道路旁的自然环境,展现了其虽小却芬芳四溢的特质。诗人通过“朝分蔓草惟零露,暮得空林是夕阳”两句,巧妙地将野菊置于晨露与夕阳之间,营造出一种时间流转中的静谧之美。接着,“佳色恨无彭泽见,落英疑有大夫香”两句,借用了陶渊明和屈原的典故,表达了对野菊美好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其未被广泛认知的遗憾。最后,“生来苦薏谁能识,欲寄幽人隔水乡”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野菊虽生于苦寒之地,却能散发香气,如同寄情于远方的隐士,表达了诗人对野菊坚韧不拔精神的敬仰与向往。整首诗通过对野菊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美丽,也蕴含了对高尚人格的颂扬与追求。
一百五日家未归,新丰鸡犬独依依。
满楼春色傍人醉,半夜雨声前计非。
缭绕沟塍含绿晚,荒凉树石向川微。
东风吹泪对花落,憔悴故交相见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