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途行处恶,故旧别来稀。
涧口分流水,林梢挂落晖。
好山留客住,幽鸟背人飞。
门外秋光老,征鞍尚不归。
道途行处恶,故旧别来稀。
涧口分流水,林梢挂落晖。
好山留客住,幽鸟背人飞。
门外秋光老,征鞍尚不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当前情境的感慨。首联“道途行处恶,故旧别来稀”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无奈与哀愁。诗人走在曾经熟悉的道路上,却感到环境变得恶劣,往日的故交也渐渐疏远,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接着,“涧口分流水,林梢挂落晖”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伤感的氛围。山涧中溪水潺潺,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夕阳挂在林梢,余晖洒落,增添了几分凄美之感。
“好山留客住,幽鸟背人飞”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好山似乎在挽留着诗人,不愿他离去,而那些幽静的鸟儿却背对着人飞翔,似乎也在表达着某种离别的意味。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最后,“门外秋光老,征鞍尚不归”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和心境。门外的秋色已经变得苍老,而诗人还在远方,未能归来。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对过去的深深眷恋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孤独与漂泊状态的感慨。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庄周曾论书,丁字乃有尾。
八分周已有,不自秦人始。
缅昔雨粟后,仓颉古文起。
周宣二千年,中国通行此。
大篆变古法,籀文传自史。
李斯变小篆,损益成绝技。
八分即小篆,聚讼殊可已。
武将乃造笔,中涓更造纸。
不必出圣贤,万世遵遗轨。
斯也灭圣经,罪不容于死。
此事可掩罪,亦薄乎云尔。
斯诛汉隶出,却笑父似子。
唐朝名最盛,莫过阳冰李。
咸谓李氏后,骑省一人耳。
清峭皖公山,山影落杯里。
当时南唐衰,谪居下柴里。
双溪行院婢,古秀世无比。
乔亭双美人,有灵亦当喜。
谁知金源后,碑失亭亦毁。
迄今七百年,何处寻遗址。
金石且不寿,叹息循山趾。
《寻乔亭遗迹与徐骑省双溪行院碑俱不见》【清·熊良巩】庄周曾论书,丁字乃有尾。八分周已有,不自秦人始。缅昔雨粟后,仓颉古文起。周宣二千年,中国通行此。大篆变古法,籀文传自史。李斯变小篆,损益成绝技。八分即小篆,聚讼殊可已。武将乃造笔,中涓更造纸。不必出圣贤,万世遵遗轨。斯也灭圣经,罪不容于死。此事可掩罪,亦薄乎云尔。斯诛汉隶出,却笑父似子。唐朝名最盛,莫过阳冰李。咸谓李氏后,骑省一人耳。清峭皖公山,山影落杯里。当时南唐衰,谪居下柴里。双溪行院婢,古秀世无比。乔亭双美人,有灵亦当喜。谁知金源后,碑失亭亦毁。迄今七百年,何处寻遗址。金石且不寿,叹息循山趾。
https://shici.929r.com/shici/2aKEhLvnG.html
高堂云气昼漠漠,四壁阴森满丘壑。
知是山人十八公,苍鳞紫甲纷披落。
一株如屈铁,瘦骨崚嶒藓皮裂。
两株如老龙,尺幅飞腾雷电掣。
朱明赤帝烜南讹,烈日未得鞭羲和。
耳边恍有翠涛出,置身忽在嵩山阿。
观者无言俱动色,绢素淋漓满烟墨。
羡君腕底有徂徕,那数秦封与汉植。
吾闻古来画古松,能者无过偃与宏。
精神入微妙,化夺天地工。
后来好手谁可比,雄姿崷崒将毋同。
千年茯苓下结实,此图莫放仙人入。
神物由来鬼欲偷,玉轴金箱好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