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琉璃白昼寒,当年佛脚印旃檀。
藕丝织出三衣妙,贝叶经传一偈难。
夜看圣灯红菡萏,晓惊飞石碧琅玕。
更闻鹦鹉因缘塔,八十山僧试说看。
五色琉璃白昼寒,当年佛脚印旃檀。
藕丝织出三衣妙,贝叶经传一偈难。
夜看圣灯红菡萏,晓惊飞石碧琅玕。
更闻鹦鹉因缘塔,八十山僧试说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幽静深远的寺庙景象,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佛教氛围。"五色琉璃白昼寒"一句设定了整个场景的冷清与神秘,琉璃玉常用以形容寺庙建筑物的精美,此处可能指的是寺内某种装饰或器物,五色的琉璃在白日之下显得格外宁静而冷淡。"当年佛脚印旃檀"则是对过去佛祖留下的圣迹的提及,旃檀为香料,常用以供养佛祖,此处暗示着寺庙中对佛祖崇敬之情。
接着的两句"藕丝织出三衣妙,贝叶经传一偈难"描绘了僧侣们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藕丝可能指的是用莲藕制成的纺织品,或许是寺中僧人所穿之衣;三衣通常特指佛教僧众的法服,这里表明了僧人的精进与生活的自给自足。而贝叶经则是以贝壳制成的经书,传递着佛陀的智慧,一偈难可能暗示这些经文的深奥与理解的不易。
"夜看圣灯红菡萏,晓惊飞石碧琅玕"两句,则将时间推进至夜晚和清晨。圣灯通常指的是寺庙中供奉佛祖或纪念祖师的灯火,这里形容其光芒如同花朵绽放;而飞石碧琅玕则是对清晨山间景象的描写,飞石可能是指山间飞泻的泉水与岩石,碧琅玕则是用来形容清晨山光的美丽。
最后两句"更闻鹦鹉因缘塔,八十山僧试说看"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故事和寺庙传说的好奇与探索。鹦鹉因缘塔可能是某个佛教故事中的元素,而八十山僧则是对寺中僧侣众多的提及,试说看则显示出诗人希望深入了解这些故事背后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尊崇和探究,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超脱与内在平静的世界。
主用西师,岷梁弗宾。匪曰负固,实交晋人。
予训予誓,合我将臣。正厥有罪,无庸伤民。
矫矫虎士,载摧其壁。于嗟孟侯,亦果其策。
迎师而降,靡抗锋镝。岂独身谋,完是宗国。
蜀都既平,将臣失律。此众悍骄,彼民危慄。
当涂叫呶,合万为一。匪怀则威,帝心是恤。
帝曰将臣,予嘉乃庸。废命毒民,尔弗有终。
邦典用疑,惟罪惟功。靡殛而削,协于厥中。
帝曰孟侯,受封于楚。淑旂雕戈,备物异数。
俾尔族姻,及乃文武。服在王庭,靡不有序。
蜀民呼歌,天子威灵。保我者封,暴我者刑。
匪功是私,匪弱是陵。天子惠民,畴敢不承。
《皇雅十首·其二西师》【宋·尹洙】主用西师,岷梁弗宾。匪曰负固,实交晋人。予训予誓,合我将臣。正厥有罪,无庸伤民。矫矫虎士,载摧其壁。于嗟孟侯,亦果其策。迎师而降,靡抗锋镝。岂独身谋,完是宗国。蜀都既平,将臣失律。此众悍骄,彼民危慄。当涂叫呶,合万为一。匪怀则威,帝心是恤。帝曰将臣,予嘉乃庸。废命毒民,尔弗有终。邦典用疑,惟罪惟功。靡殛而削,协于厥中。帝曰孟侯,受封于楚。淑旂雕戈,备物异数。俾尔族姻,及乃文武。服在王庭,靡不有序。蜀民呼歌,天子威灵。保我者封,暴我者刑。匪功是私,匪弱是陵。天子惠民,畴敢不承。
https://shici.929r.com/shici/xDL5dA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