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嘉节是中天,圣主临轩五凤前。
宴拌冰棱知却暑,酒传薄酝足延年。
枭羹不羡汉官赐,粉线何劳唐女穿。
此日酣歌逢盛典,小臣为纪蓼萧篇。
长安嘉节是中天,圣主临轩五凤前。
宴拌冰棱知却暑,酒传薄酝足延年。
枭羹不羡汉官赐,粉线何劳唐女穿。
此日酣歌逢盛典,小臣为纪蓼萧篇。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端午节皇帝在五凤楼赐宴的情景。开篇“长安嘉节是中天”,点明地点和时间,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都城,端午佳节的氛围显得格外隆重。接着“圣主临轩五凤前”一句,通过“圣主”一词,展现了皇帝的尊贵形象,而“五凤楼”则增添了仪式感和皇家气派。
“宴拌冰棱知却暑”描述了宴会上用冰棱来解暑的场景,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生活细节的讲究和对舒适生活的追求。“酒传薄酝足延年”则表达了通过饮酒来祈福长寿的美好愿望,体现了节日里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向往。
“枭羹不羡汉官赐,粉线何劳唐女穿”两句,通过对比汉、唐时期的赐宴习俗,强调了明代端午节赐宴的独特之处,同时也暗示了明代在礼仪制度上的创新与传承。
最后,“此日酣歌逢盛典,小臣为纪蓼萧篇”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一盛大节日的感慨,以及自己作为小臣记录这一盛况的荣幸。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端午赐宴的壮观场面,也蕴含了对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赞美。
窈窕启明窗,罗帷风自开。
素月西复西,所观殊未来。
置我黄金梭,敛我明镜台。
锦瑟一再弹,弦外有馀哀。
言笑日以远,容华日以摧。
与子结相思,素心终不回。
霜气树高空,木叶飞林隈。
揽衣不成眠,空阁起徘徊。
秋黛翻空堕江水,平洲仄坂衔江尾。
廿年旧梦今杳然,一旦苍茫落眼底。
江村数家人迹稀,返照何处孤僧归。
清猿白鸟寂视听,但见云水生空晖。
凉风萧萧山欲暮,欲落不落江头树。
鸣榔乍息入浦舟,略彴潜通向山路。
长安八月好雨晴,对之浩然生远情。
伊谁妙手称绝代,能使虚堂接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