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张应和运副二首·其二》
《寄张应和运副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邓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土屋茅茨山万重,阴云不解雨濛濛。

桃源目断知何处,身在杜陵诗句中。

(0)
注释
土屋:用泥土建造的房屋。
茅茨:茅草屋顶。
山万重:重重叠叠的山峦。
阴云:阴沉的云层。
不解:无法驱散。
雨濛濛:细雨连绵。
桃源:虚构的世外桃源。
目断:视线尽头。
知何处:不知道在哪里。
杜陵:古地名,位于西安附近,这里借指诗人身处的环境。
诗句中:在诗的世界里。
翻译
山间土屋茅草盖,层层叠嶂云雾浓。
桃花源路遥难觅,此刻身陷杜陵诗中。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居生活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土屋茅茨山万重,阴云不解雨濛濛。" 这两句设定了一种深邃而幽静的自然环境,"土屋茅茨"形象化了诗人居住的简陋与朴素,而"山万重"则营造出一种深不可测的空间感。"阴云不解雨濛濛"描绘了一种持续而又不紧迫的雨气氛围,给人以淡漠和宁静的感觉。

"桃源目断知何处,身在杜陵诗句中。"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精神状态。"桃源"常指代隐逸之地,这里通过"目断"一词,传达出诗人对于桃源般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而"身在杜陵诗句中"则显示了诗人虽然身体处于现实的空间,但心灵却沉浸在自己创作的诗句之中,表明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以及通过文学来逃离现实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映照的手法,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环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

作者介绍
邓肃

邓肃
朝代:宋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干执政怒,罢归居家,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携母避寇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1岁,归葬于邓墩。肃著有《栟榈集》三十卷,《挥尘后录》传于世。《闽沙邓氏族谱》载:邓肃,字志宏,父祖谷,长子邓普,字寰宇,次子邓慈。
猜你喜欢

灵仙山

何年真宰琢空青,姑射仙姿见典刑。

大块飞星传化质,太初元气结坤灵。

烟霞有意骖荀驭,云雨无心到楚庭。

休著望夫轻比拟,娲皇正恐是真形。

(0)

秋风词

昨夜西风来,人间雨如海。山摇摇,秋洒洒。

早起□□轮,老红竟何在,惟有残云漠漠弄凉态。

千林万叶,淅沥作声。岂无绿色,奈何凋零。

四时更变化,宋玉胡为愁,直须痛饮千斛酒。

亦不知有春,亦不知有秋,鸿濛适我汗漫游。

绝怜九辨大萧索,争与虫声起篱落。

东溪子,今夕呼月当中天,看我大醉西风前。

便令秋满八千岁,我醉依然月下眠。

(0)

题犬

深宫饱食恣狰狞,卧毯眠毡惯不惊。

却被卷帘人放出,宜男花下吠新晴。

(0)

道中

雨来云里山头低,雨收云束山腰齐。

眼前好景吟不得,天风泠泠马频嘶。

(0)

划船

水乡远近多岐路,谁作划船新制度。

不烦梢柂与帆樯,一棹翩翩恣来去。

农事方殷负载多,水陆无拘随所遇。

归来閒舣古方塘,不知江海风涛怒。

有时撑出柳边来,还胜断桥人不渡。

(0)

友人见访不遇

君乘白鹤下青云,我入春山听晓莺。

可惜小楼风雨过,无人收拾万松声。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