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叙李提刑往临先正治所并所闻先正论桃源事二首·其二》
《次韵叙李提刑往临先正治所并所闻先正论桃源事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项安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今日天香去,当时昼梦然。

试烘千岁鼎,如见一川田。

润带仙坛石,芳连古柏烟。

静中观篆大,依约画秦阡。

(0)
注释
天香:形容香气浓郁,如天之香氛。
昼梦:白天做的梦,可能指对过去的回忆。
千岁鼎:年代久远的宝鼎,象征古老的文化或历史。
一川田:广阔的田野,比喻广阔的天地或理想。
仙坛石:传说中的仙人修炼之地的石头,带有神秘和神圣的气息。
古柏烟:古柏树的烟雾,可能指古树的苍劲与岁月的痕迹。
篆大:篆书字体,古朴而庄重。
秦阡:秦代的道路,这里可能象征古代文明或历史遗迹。
翻译
今天的芬芳已消散,那时的白日梦境犹在眼前。
试着烹煮千年古鼎,仿佛看见一片田野展现在眼前。
香气滋润着仙人坛的石头,芬芳与古柏的轻烟交织。
在宁静中欣赏篆刻的大字,隐约可见古代的道路图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次韵叙李提刑往临先正治所并所闻先正论桃源事二首(其二)》中的片段。诗人通过描绘天香飘散和想象千岁鼎烹煮的场景,展现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敬仰。"今日天香去"暗示着岁月流转,昔日的繁华已逝;"当时昼梦然"则表达了对先贤事迹的梦境般回味。诗人进一步联想到仙人气息般的香气与古柏烟雾相融,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润带仙坛石,芳连古柏烟"两句,通过石与烟的描绘,强化了仙境般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最后,"静中观篆大,依约画秦阡"则借由静观篆文,仿佛看到了历史长河中的秦代田畴,寓言般地传达出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将对历史的怀念、对先贤的崇敬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想象巧妙融合在一起,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项安世
朝代:宋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猜你喜欢

三禽言·其一

麦熟熟,黄云压肩堆满屋。

大儿烧穟事治谷,小儿撷蔬归作粥。

阿翁饱去摩挲腹,柿叶浓阴对黄犊,快活一生甘碌碌。

君不见秋崖白头守残牍,麦虽熟,饭不足。

(0)

陪汪少卿游紫阳次梁倅韵

此行许老亦津津,连夜催将雪树春。

溪隔更无尘土事,山矜便识谪仙人。

云依栏过香仍湿,墨带冰磨句转新。

丘壑自容吾入社,不论五马两朱轮。

(0)

挽曹侍郎·其二

一角玉麟寒,何心獬豸冠。

满腔秋沆瀣,披腹玉琅玕。

讲入经三昧,书成义不刊。

阳城遗碣在,老泪不胜弹。

(0)

唐律十首·其九

谷口岂其卿,胡然朝市争。

远山长晚色,幽鸟乍春声。

老觉人情薄,閒于世累轻。

早红香可饭,何必又鱼羹。

(0)

阻风

佳处何妨住,江晴倚落晖。

野船穿树过,沙鸟带云飞。

寺有唐碑古,山羞汉鼎非。

长安多过客,留墨满苔矶。

(0)

次韵张录携书见过·其一

家在屏山东复东,高轩肯过白云中。

石桥自是神仙处,竹屋相传诗律工。

日暮春江愁李白,山寒秋菊老龟蒙。

时平莫袖挥毫手,此论于予却未公。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