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曹侍郎·其二》
《挽曹侍郎·其二》全文
宋 / 方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一角玉麟寒,何心獬豸冠。

满腔秋沆瀣,披腹玉琅玕。

讲入经三昧,书成义不刊。

阳城遗碣在,老泪不胜弹。

(0)
注释
一角:指玉质的冠饰的一角。
獬豸冠:古代象征公正的官帽。
秋沆瀣:秋天的露水,比喻深沉的思想感情。
玉琅玕:美玉般的光彩,此处比喻智慧或学问。
经三昧:佛教术语,指深入领悟佛法的境界。
义不刊:正义的道理不会被修改或质疑。
阳城:古地名,这里可能暗指作者怀念的地方或人。
老泪:老年的眼泪,表达感慨之情。
翻译
一角的玉麟透着寒意,獬豸冠怎忍心佩戴。
心中充满秋天的露水,打开胸襟如捧出碧玉琅玕。
深入讲解佛经的精妙,著书立说义理永存。
阳城的石碑尚在,想起旧事老泪涟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挽曹侍郎(其二)》。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对古典文献的精湛研究。

"一角玉麟寒,何心獬豸冠。"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书卷气质,其中“玉麟”象征着珍贵与纯洁,而“獬豸冠”则是古代文人所佩戴,以示其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展现了自己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品格的自诩。

"满腔秋沆瀣,披腹玉琅玕。" 这两句则是描写书籍的丰富与珍贵。“满腔秋沆瀣”形象地表达了知识如同秋水般深不可测,而“披腹玉琅玕”则强调了书卷中蕴含的真理和智慧,如同美丽的玉器一般。

"讲入经三昧,书成义不刊。"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专注与执着。“讲入经三昧”说明了诗人对于经典的深入研究,而“书成义不刊”则是说诗人认为自己的著作理念坚定,不会轻易更改。

"阳城遗碣在,老泪不胜弹。" 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过去文人的怀念之情。“阳城遗碣在”指的是古代名相阳城公的碑刻尚存,而“老泪不胜弹”则是诗人在面对这些历史遗迹时,感慨万千,不禁潸然泪下。

整首诗通过对书卷、学问和历史文化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心。

作者介绍
方岳

方岳
朝代:宋   字:巨山   号:秋崖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生辰:1199~1262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猜你喜欢

得藜阁书却寄

历遍陪京又上京,磨驴踪迹几番更。

半窗风月连床梦,二顷田园学稼情。

入世心知惟惠子,著书才短愧虞卿。

陶然亭上前游在,好待相携载酒行。

(0)

由伊通州抵吉林二首·其二

胜境偏从绝徼逢,休言荒僻鲜欢悰。

膏腴地不劳农力,粉黛人多擅冶容。

编树为篱乔木古,依山筑室乱云封。

乐郊何必输南土,更待弦歌雨化浓。

(0)

秋霁晚眺

眼中景物口中吟,秋后郊原信步临。

雨霁野阴摇暮霭,霜高老树抱冬心。

五峰晚髻含苍翠,一塔斜阳阅古今。

我比閒云自来往,松间童子漫相寻。

(0)

吊聂功廷军门

师行报捷忽闻雷,未到功成志已灰。

势处危疑惟有死,耗传遐迩尽生哀。

人从草际求忠骨,我替朝中惜将才。

太息玉门遽沦陷,纷纷胡骑进关来。

(0)

家子英觞菊招饮偕慰三作二首·其二

胜携梅岭一枝春,多谢分香到故人。

漫道秋深渐零落,越经霜打越精神。

(0)

游某氏园二首·其一

林泉揽胜擅琴东,结构天然夺化工。

闻道经营逾廿载,主人辛苦客从容。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