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翁不出山,溪翁长在溪。
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上友麋鹿下凫鹥。
问翁何所乐,三年不去烦推挤?
翁言此间亦有乐,非丝非竹非蛾眉。
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
我来观政问风谣,皆云吠犬足生氂。
但恐此翁一旦舍此去,长使山人索寞溪女啼。
山翁不出山,溪翁长在溪。
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上友麋鹿下凫鹥。
问翁何所乐,三年不去烦推挤?
翁言此间亦有乐,非丝非竹非蛾眉。
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
我来观政问风谣,皆云吠犬足生氂。
但恐此翁一旦舍此去,长使山人索寞溪女啼。
(
)
(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生活的意境,通过对比山翁、溪翁和野翁的不同选择,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羁绊的向往。野翁能够自由地来往于溪山之间,与自然和谐共处,上有友伴如麋鹿,下有凫鹥为伴,生活无忧。
诗中“三年不去烦推挤”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即便是长时间的寂寞,也不会感到烦恼和压力。野翁所说的“此间亦有乐”,则指的是一种超脱物质享受,不依赖于丝竹乐声或美貌佳人的喜悦,这种乐趣是纯粹的、内心的。
接下来的两句“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形象地描绘了山中隐逸和溪边女子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片段。山人饮酒至醉,头戴的铁制冠冕也随之滑落;溪女笑声如音乐,连她的发饰银栉也不自主地下垂。
最后两句“我来观政问风谣,皆云吠犬足生氂”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的关注和询问,他们谈论的是朝廷的政治动向以及流传的各种消息,统称为“风谣”,这些都像是狗咬着鞋子,徒劳无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状态的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理解,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外界喧嚣无常的冷漠态度。
今年重阳公欲来,旋种中庭已开菊。
黄金碎剪千万层,小树婆娑嘉趣足。
鬓头插蕊惜光煇,酒面浮英爱芬馥。
旋种旋摘趁时候,相笑相寻不拘束。
各看华发已垂颠,岂更少年苔色绿。
自兹七十有三日,公又连镳入余屋。
阶傍犹见旧枯丛,根底青芽欢催促。
但能置酒与公酌,独欠琵琶弹啄木。
所叹坐客尽豪英,槐上冻鸱偷侧目。
盘中有肉鸱伺之,乌鸟不知啼觜曲。
诸公醉思索笔吟,吾儿暗写千毫秃。
明日持诗小吏忙,未解宿酲聊和属。
苍苍庭中竹,事莫叹迟速。
不同栏下草,一岁一回绿。
朝开花照曜,暮落风相逐。
何如饱霜雪,冬夏森寒玉。
谁将种官舍,本合近岩屋。
不可一日无,萧洒看未足。
阮生岂其愚,林中醉醽醁。
我当明月时,移床来此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