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庭中竹,事莫叹迟速。
不同栏下草,一岁一回绿。
朝开花照曜,暮落风相逐。
何如饱霜雪,冬夏森寒玉。
谁将种官舍,本合近岩屋。
不可一日无,萧洒看未足。
阮生岂其愚,林中醉醽醁。
我当明月时,移床来此宿。
苍苍庭中竹,事莫叹迟速。
不同栏下草,一岁一回绿。
朝开花照曜,暮落风相逐。
何如饱霜雪,冬夏森寒玉。
谁将种官舍,本合近岩屋。
不可一日无,萧洒看未足。
阮生岂其愚,林中醉醽醁。
我当明月时,移床来此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刑部厅看竹效孟郊体和永叔》,通过对庭中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竹子坚韧不屈品质的赞美。首句“苍苍庭中竹”描绘出竹子青翠繁茂的形象,接下来通过“事莫叹迟速”,表达了竹子生长虽不急不躁,却始终保持着稳定的节奏。诗人以“不同栏下草,一岁一回绿”对比,强调竹子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
“朝开花照曜,暮落风相逐”描绘了竹子开花凋落的自然景象,暗示其顺应时节的变化。然而,诗人更欣赏竹子在严寒中的姿态,“何如饱霜雪,冬夏森寒玉”,认为它经受霜雪更能显现出坚韧之美。
“谁将种官舍,本合近岩屋”暗指竹子本性耐寒,适合生长在山岩边,与官舍为邻,寓意其清高品格。最后两句“不可一日无,萧洒看未足”,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觉得每天观赏都不够,甚至希望能在明月之夜,移床到竹林中住宿,进一步亲近竹子的风姿。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竹子为载体,寓言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高尚情操,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内敛和对自然的崇尚。
良人死作战场鬼,赖有两儿犹可倚。
抱儿啼泣背灯光,游魂不归秋夜长。
当时罗衾香未灭,绣帏亦有鸳鸯结。
妇人无夫若风烛,纵欲重施为谁设。
儿今成人妾守志,太守封章旌节义。
良人精爽亦有知,妾身虽亡复何愧。
强弱无常势。是何人、发皇三户,催枯二世。
世将威名归羽父,破釜沉船意气。
过钜鹿、咸阳危矣。
掘冢烧宫拚太莽,为先王、报雪春秋义。
恁年少,惊天地。渡江到此三年耳。
笑当年、四君五国,扣关而已。
置酒鸿门双剑舞,还保鲁兄沛弟。
号霸主、彭城真帝。
垓下天亡非战罪,剩美人、骏马英雄泪。
破成败,史还纪。
风流如昨,论文章喜奖,后生人物。
一自中原龙战后,卧看茅斋青壁。
燕去鹃归,徘徊京国,吟罢头须白。
咄哉评苑,钱龚漫数三杰。
只为名下嫌疑,堂前危惧,误逐征车发。
吴许原来居太学,那免琼台埋灭。
死见真心,从前宫阙,戒勿书毫发。
诗人之墓,至今寒映松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