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弱无常势。是何人、发皇三户,催枯二世。
世将威名归羽父,破釜沉船意气。
过钜鹿、咸阳危矣。
掘冢烧宫拚太莽,为先王、报雪春秋义。
恁年少,惊天地。渡江到此三年耳。
笑当年、四君五国,扣关而已。
置酒鸿门双剑舞,还保鲁兄沛弟。
号霸主、彭城真帝。
垓下天亡非战罪,剩美人、骏马英雄泪。
破成败,史还纪。
强弱无常势。是何人、发皇三户,催枯二世。
世将威名归羽父,破釜沉船意气。
过钜鹿、咸阳危矣。
掘冢烧宫拚太莽,为先王、报雪春秋义。
恁年少,惊天地。渡江到此三年耳。
笑当年、四君五国,扣关而已。
置酒鸿门双剑舞,还保鲁兄沛弟。
号霸主、彭城真帝。
垓下天亡非战罪,剩美人、骏马英雄泪。
破成败,史还纪。
这首《金缕曲·读史》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张夏所作,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强烈的对比和情感的激荡,展现了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深刻思考。
开篇“强弱无常势”,点出历史的变幻莫测,没有永恒的强盛与衰败。接下来,“是何人、发皇三户,催枯二世”描绘了历史上的英雄与暴君,既有开创盛世的辉煌,也有摧残国家的残酷。这里的“三户”和“二世”分别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其子继位,后又传至孙子,即秦二世,象征着权力的传承与更迭。
“世将威名归羽父,破釜沉船意气”提到的是项羽的故事,他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展现了一种不畏强敌、勇于决断的精神。接着“过钜鹿、咸阳危矣”则暗示了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胜利,以及后来攻入咸阳的壮举,但同时也预示了其最终的命运。
“掘冢烧宫拚太莽,为先王、报雪春秋义”这一句,通过描述项羽焚烧阿房宫的行为,表达了他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先王恩义的报答。这里“太莽”可能是指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暗示了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恩怨情仇。
“恁年少,惊天地”是对项羽年轻时英勇事迹的赞叹,他的故事震撼了天地,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渡江到此三年耳”则转而叙述项羽从楚地渡江至中原,仅用了三年时间,却未能长久立足,暗含了命运的无常。
“笑当年、四君五国,扣关而已”是对历史中那些试图通过武力征服他国的君主的讽刺,他们看似强大,实则脆弱,最终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
“置酒鸿门双剑舞,还保鲁兄沛弟”提到了鸿门宴的故事,项羽与刘邦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选择和命运。
“号霸主、彭城真帝”则是对项羽在彭城之战中的胜利的肯定,但同时也暗示了他最终的失败。
“垓下天亡非战罪,剩美人、骏马英雄泪”表达了对项羽悲剧命运的同情,即使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他也并非败于战场,而是被命运所困。美人虞姬和骏马乌骓的陪伴,成为了他英雄生涯的最后见证。
“破成败,史还纪”总结了历史的循环与公正,无论成败,历史都会留下其痕迹,供后人评说。
整首词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对人性、权力、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语言豪放,情感激昂,充满了对英雄主义的颂扬和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虞人来报虎负嵎,羽林亲率往毙诸。
度冈绝壑不数里,榛丛早见藏于菟。
铦鎗如雪周遭布,眈眈有猛无逃处。
忽然挺走众辟易,欲往前山㨿深树。
安吉骢如阚虎骝,籋云一策飞鸟愁。
追奔肯使牛哀逸,夏服在右乌号柔。
馥然中要只一矢,炳文高架驼峰紫。
厄鲁齰舌颂威棱,笑谓今朝偶然耳。
燕赵不宜麦,难与齐郑同。
春月例愁旱,十岁九不丰。
今春甘泽频,饼饵家家充。
黍高及稻下,蔚绿齐芃芃。
收麦复种荞,连阡色亦浓。
迩来晴雨时,润暄协农功。
既秀亦既实,可卜京坻逢。
视朝具鸿仪,有事返法宫。
恰值夜雨霁,策马观南东。
被亩瀼瀼露,拂陇油油风。
祈年我夙心,宵旰廑忧忡。
额手祝屡绥,此念终何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