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批龙鳞捋虎须,君恩天大偶全躯。
入华胥国浑成梦,移太行山得许愚。
无剑拄颐但樵服,有衾覆首胜珠襦。
他时只著深衣去,不必防闲发冢儒。
曾批龙鳞捋虎须,君恩天大偶全躯。
入华胥国浑成梦,移太行山得许愚。
无剑拄颐但樵服,有衾覆首胜珠襦。
他时只著深衣去,不必防闲发冢儒。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戏题山庵二首·其一》。诗中融合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享受山林生活的心境。
"曾批龙鳞捋虎须,君恩天大偶全躯。"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龙和虎,用“君恩”暗指自然赋予的恩惠,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怀。
"入华胥国浑成梦,移太行山得许愚。"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境界。“华胥国”原本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所达到的精神状态,而“移太行山得许愚”则表明诗人通过移居山林,获得了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满足。
"无剑拄颐但樵服,有衾覆首胜珠襦。" 这两句强调了诗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他不需要武力(“无剑”),只需简单的衣着(“樵服”)就能过得自在,而且即便是简陋的被子(“有衾覆首”)也胜过华丽的珠饰。
"他时只著深衣去,不必防闲发冢儒。"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安排。他希望自己将来能穿着简单的衣服,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不需要担心世俗的烦恼。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清净、高远情操的意境,以及他对于超越尘世、达到精神自由状态的向往。
去日虽逝,为驩己多。来者复然,不乐云何。
以筑以缶,以鼓以雷。中厨击鲜,不亦快哉。
辛为酒池,发来用师。太康于畋,穷后拒之。
君子有位,湛乐非仪。我贱终窭,好乐母菑。
日晻晻兮,月出之光。俾昼继夜,何其未央。
既有旨酒,亦有嘉肴。胡不万年,相寿以遨。
丘糟肉坻,不如疗饥。弹丝炙匏,不如止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