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亭》
《西亭》全文
宋 / 曾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团扇频挥到此亭,他乡愁坐思冥冥。

空羞避俗无高节,转觉逢人恶独醒。

岁月淹留随日老,乾坤狼狈几时宁?

欲知事事今何似,万里波涛一点萍。

(0)
注释
团扇:古代的一种圆形扇子,常用于夏日纳凉或女子装饰。
他乡:指诗人所处的异地。
冥冥:深沉、专注的样子,形容思绪深邃。
狼狈:形容困苦、不得志的状态。
波涛:比喻世事的动荡变化。
萍:浮萍,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
翻译
团扇常常在手,我来到这个亭子,身处异乡,沉思不已。
我羞于避世无高尚节操,反而觉得与人群相处时,清醒得令人厌恶。
时光荏苒,随着日复一日的过去,我日渐衰老,天地间混乱何时能止?
想要知道如今世间如何,就像大海中的一点浮萍,漂泊不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西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异乡亭中持扇独坐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团扇频挥到此亭”形象地写出诗人手执扇子,不断挥动以驱散炎热和烦忧,暗示了内心的孤寂。接着,“他乡愁坐思冥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异地漂泊和愁绪。

诗人自嘲“空羞避俗无高节”,感叹自己虽然试图远离尘世纷扰,却未能达到超然物外的高尚情操,反而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这反映了他对世俗的无奈和自我审视。“转觉逢人恶独醒”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醒认识到现实的痛苦,周围的人似乎并未察觉他的孤独与清醒。

“岁月淹留随日老”感慨时光流逝,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感到岁月无情,同时对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发出疑问:“乾坤狼狈几时宁?”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期盼。最后,诗人以“欲知事事今何似,万里波涛一点萍”作结,比喻自己如同大海中的一片浮萍,渺小而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寓言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不定。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个人的境遇抒发了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曾巩诗歌的沉郁风格。

作者介绍
曾巩

曾巩
朝代:宋   字:子固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生辰:1057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
猜你喜欢

读张子房传·其二

铁锤一击忤强秦,赏令千金无处寻。

若使董狐当直笔,又将谁作弑君人。

(0)

青楼赠别

笛声吹彻玉楼寒,金鸭香消更漏残。

含泪欲挥羞不敢,倩他银烛向人弹。

(0)

谢仵判院惠米

沟壑膏粱总自招,仲尼陈蔡亦嚣嚣。

不逢鲁肃千囷指,空折渊明五斗腰。

孤竹二饥知我意,苍梧一饱为君谣。

从今只手摩挲腹,却向颜门问一瓢。

(0)

寄王士贵

画桥相送百花春,转眼孤鸿逐断云。

别后有谁能顾我,客中无日不思君。

风前花影尝兴念,月下桐声久不闻。

见说近来多好况,一书无惜寄云云。

(0)

矮斋杂咏.水禽

一曲渔歌古渡头,几多鸥鹭起汀洲。

西风吹散瑶池雪,点破长天万里秋。

(0)

酒禁

将军爱士民心失,太守忧民士气衰。

大抵军民皆赤子,如何从此便藩篱。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