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元均》
《寄元均》全文
宋 / 石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君为儒者岂知兵,何事欣随璧马行。

裴度樽前坐韩愈,赵成帐下立荀卿。

御戎谁道全无策,对垒宁妨下一枰。

须信乾坤养不肖,年三十七卧柴荆。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ánjūn
sòng / shíjiè

jūnwèizhězhībīngshìxīnsuíxíng

péizūnqiánzuòhánzhàochéngzhàngxiàxúnqīng

róngshuídàoquánduìlěiníngfángxiàpíng

xìnqiánkūnyǎngxiàoniánsānshícháijīng

注释
君:你。
儒者:儒家学者。
岂:怎么。
知兵:懂得军事。
何事:为何。
欣:高兴。
璧马:古代的一种骏马。
裴度:历史人物,唐朝宰相。
樽:酒杯。
韩愈:另一位历史人物,唐朝文学家。
荀卿: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御戎:指挥战争。
全无策:没有对策。
对垒:对阵。
下一枰:下棋。
须信:必须相信。
乾坤:天地。
养:养育。
不肖:不成器的人。
柴荆:简陋的住处,代指隐居。
翻译
你身为儒家学者怎会懂得军事?为何高兴地跟随璧马出行。
裴度在酒杯前坐着,韩愈在一旁,赵成帐下站着荀卿。
面对战争,谁说没有应对之策?对阵对垒,难道就不能像下棋一样从容。
必须相信,天地间养育了各种人,包括那些不成器的,他三十七岁就隐居山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石介的作品,名为《寄元均》。诗中通过对话和场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感受。

"君为儒者岂知兵,何事欣随璧马行。" 这两句质疑儒家学者是否懂得军事,而且还乐于追随将军出征。这里的“儒者”可能指代文人或士大夫,他们通常不涉足军事,而“璧马”则象征着高贵和权力。

"裴度樽前坐韩愈,赵成帐下立荀卿。" 这两句描绘了历史上的几位人物在军中饮酒议事的场景,其中裴度、韩愈、赵成、荀卿都是古代有名的人物。此处诗人可能是在通过这些历史人物来强调文人参与军事的重要性。

"御戎谁道全无策,对垒宁妨下一枰。" 这两句表达了在战争中,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将领也难免感到束手无策。而“对垒”和“下一枰”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紧张的军事行动。

"须信乾坤养不肖,年三十七卧柴荆。" 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深情思念。这里“乾坤”比喻天地,“养不肖”可能暗指自己并非英才;而“年三十七卧柴荆”则是表达了诗人在困顿中度过了三十七岁的人生。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和战争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士大夫对于军事、命运以及个人英雄主义的矛盾心理。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参与国家大事的渴望,以及面对残酷现实时的无力感。

作者介绍
石介

石介
朝代: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猜你喜欢

送包使君入朝除左曹郎二首·其二

金门行入奏,何以告君王。

请下求贤诏,兼陈活国方。

解纷□□□,救弊细思量。

若见高常簿,言予病在床。

(0)

赵克勤曾橐卿景寿同登黄南恩南楼·其二

鄂州南楼不可到,到此南楼眼亦青。

乾坤日月与高致,城郭江山无遁形。

把酒纵谈心耿耿,倚栏遐眺鬓星星。

世间万事关愁思,莫使秋风吹酒醒。

(0)

故人陈秘书家有感·其二

林塘劫火后,更作两家分。

笋拆头抢地,松高气拂云。

老夫来访旧,稚子解谈文。

自是麒麟种,那随雁鹜群。

(0)

思归二首·其二

老矣归欤东海村,长裾不复上王门。

肉糜岂胜鱼羹饭,纨裤何如犊鼻裈。

是处江山如送客,故园桐竹已生孙。

分无功业书青史,或有诗名身后存。

(0)

贤女祠

士有败风节,惭魂埋九京。

幽闺持大谊,千载著嘉名。

父不重然诺,女能轻死生。

寒潭堕秋月,心迹两清明。

(0)

别章泉定庵二老人

腊里春风转,埙篪一气和。

劝翁新岁酒,唱我老人歌。

一世声名重,四方书问多。

章泉一泓水,思与海同波。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