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阴里隐禅扉,一上中峰入翠微。
涧口绿萝侵岸帻,林端祗树拂行衣。
春城乞食何人到,沧海浮杯更未归。
此度寻僧应不遇,泉声山影思依依。
万松阴里隐禅扉,一上中峰入翠微。
涧口绿萝侵岸帻,林端祗树拂行衣。
春城乞食何人到,沧海浮杯更未归。
此度寻僧应不遇,泉声山影思依依。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访僧不值》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访友场景。首句“万松阴里隐禅扉”,以万松掩映的禅院门扉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氛围。接着,“一上中峰入翠微”写诗人登上中峰,步入青翠的山色之中,暗示了旅程的艰辛和对禅意的追求。
“涧口绿萝侵岸帻,林端祗树拂行衣”两句,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绘了山涧边绿萝蔓生,甚至爬到了诗人的头巾上,树林间枝叶轻轻拂过他的衣裳,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僧人生活环境的清幽。
“春城乞食何人到,沧海浮杯更未归”暗含僧人生活的简朴和超脱,春天里无人来访,僧人独自在山中乞食,不知何时才会结束这种漂泊的生活。诗人表达了对僧人踪迹难觅的探寻之意。
最后,“此度寻僧应不遇,泉声山影思依依”表达了诗人访僧未果的遗憾,只能在潺潺的泉水声和山间的光影中回味,流露出淡淡的思念和对禅意的深深思索。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禅意,展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僧人精神世界的敬仰。
危楼望远,深院闭门,几叶井桐飘坠。
楚泽芳兰,岁暮渐看憔悴。数遥汀、雁翼相将起。
柰此去、峰回路转,书成万字休寄。
寂寞空闺里,对锦障团窠,兽炉沈水。
永日思量,黯黯旧情如醉。总怜伊、消尽眉山翠。
漫倚著、帘钩到晚,向风前弹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