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房秋日即事·其一》
《山房秋日即事·其一》全文
宋 / 郑清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雨后鸣湍走碧溪,水声秋意恰相宜。

窥蝉螳臂方衷甲,啄蚓鸡群竞济师。

初月挂檐窗未觉,新凉入牖簟先知。

西风早已催征棹,管领莼鲈入梦思。

(0)
注释
鸣湍:流水声。
碧溪:清澈的小溪。
窥蝉:偷看蝉。
衷甲:像穿了甲胄一样。
竞济师:互相帮助的样子。
初月:刚刚升起的月亮。
征棹:出行的船只。
莼鲈:江南特产的美食,常用来象征故乡。
翻译
雨后山涧水流过青翠小溪,秋意在流水声中恰到好处。
蝉儿偷看,像螳螂般举起手臂准备战斗,啄食蚯蚓的鸡群仿佛在互相帮助。
初升的月亮挂在屋檐下,我们还未察觉,新来的凉意却让竹席先感知到了。
秋风已早早催促着出行的船桨,引发人们怀想故乡的莼鲈美味梦境。
鉴赏

这首宋诗《山房秋日即事(其一)》是郑清之所作,描绘了雨后山居的秋日景象和诗人的心境。首句“雨后鸣湍走碧溪”,通过雨后的湍急溪流声,传达出清新自然的气息,展现了秋雨过后的生机与活力。"水声秋意恰相宜"进一步点明了季节特点,水声与秋意融合得恰到好处。

接下来的两句“窥蝉螳臂方衷甲,啄蚓鸡群竞济师”,运用拟人手法,写蝉如螳螂般准备战斗,而鸡群则争相觅食,生动描绘了动物们在秋日里的活动,富有生活情趣。"初月挂檐窗未觉,新凉入牖簟先知",诗人以月上屋檐和秋凉透过窗户、竹席的感受,细腻地表达了时光流转和季节更替。

最后两句“西风早已催征棹,管领莼鲈入梦思”,诗人借西风暗示时令已至秋末,心中不禁生起对故乡鲈鱼的思念,表达了淡淡的乡愁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闲适淡泊的山居生活和对自然、人文的深深热爱。

作者介绍
郑清之

郑清之
朝代:宋   字:德源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生辰:1176—1251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猜你喜欢

皖公山下开轩处,坐听龙吟十里长。

(0)

送淳用长老归邛州

曾扣禅扉喜接陪,师将境物谕轮回。

灯笼不灭心中火,香印空残死后灰。

绵邑难留真锡驻,临邛还庆法堂开。

临邛绵邑何分别,无去无来无去来。

(0)

乙巳岁除日收周茂叔虞曹武昌惠书知已赴官零陵丙午正月内成十诗奉寄·其七

山水平生好,尝来说退居。

无家归绂冕,有子侍篮舆。

湓浦方营业,濂溪旋结庐。

零陵官俸剩,应得更添书。

(0)

乙巳岁除日收周茂叔虞曹武昌惠书知已赴官零陵丙午正月内成十诗奉寄·其二

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颜。

乡闾接营道,风物近庐山。

万石今兴废,三亭谁往还。

不知零与永,二郡孰安閒。

(0)

句·其一

病鸾方振翼,饥隼乍离韝。

(0)

静照堂

曾过槜李古禅关,十五年来梦想閒。

闻说新堂增胜概,又怜游客变衰颜。

香檀印篆销晨暮,题墨笼纱记往还。

能了一心随处静,何须辛苦远人寰。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