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红颦翠,惜流年、忍对艳阳时节。
白玉楼成人去后,两地音尘都绝。
鸾鉴分飞,梦云零乱,欢意今衰飒。
墨痕红淡,忆曾题遍红叶。
须信后约难凭,臂啮鬟剪,也只成虚说。
满眼凄凉无限事,付与丁香愁结。
欲语情酸,临岐步懒,怅望兰舟发。
出门谁伴,泪昏一片孤月。
闷红颦翠,惜流年、忍对艳阳时节。
白玉楼成人去后,两地音尘都绝。
鸾鉴分飞,梦云零乱,欢意今衰飒。
墨痕红淡,忆曾题遍红叶。
须信后约难凭,臂啮鬟剪,也只成虚说。
满眼凄凉无限事,付与丁香愁结。
欲语情酸,临岐步懒,怅望兰舟发。
出门谁伴,泪昏一片孤月。
此诗描绘了一场深切的离别之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与哀伤。首句“闷红颦翠”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春日暖阳之下的寂寞与静谧氛围,而“惜流年、忍对艳阳时节”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对于光阴易逝的哀伤和无奈。
随后的“白玉楼成人去后,两地音尘都绝”透露出一种深刻的人生离合之感。白玉楼作为一个美好的地方,因为人的成长和离别,而变得遥远且无法触及,这种情感的割裂在诗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鸾鉴分飞,梦云零乱”则是对逝去事物的一种幻灭感受。鸾鉴(古代一种美丽的鸟)与梦云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混沌与失落。
“欢意今衰飒”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哀伤的情绪,而“墨痕红淡,忆曾题遍红叶”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回忆和留恋。墨痕代表着文字的印记,红叶则象征着秋日的凋零与逝去,这两者结合起来,无疑是在强调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
“须信后约难凭,臂啮鬟剪,也只成虚说”表达了对未来承诺的不确定性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一种对于过往无法重回、对未来无法把握的无力感。
“满眼凄凉无限事,付与丁香愁结”则是整个诗篇情感高潮的一种总结。这一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更表现了对于现实中的种种凄凉事物无法释怀的心境。
“欲语情酸,临岐步懒,怅望兰舟发”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兰舟的启航不仅象征着离别,也代表了对未来某种美好的向往与期待,但这种期待又带有一丝丝的犹豫和不确定。
最后,“出门谁伴,泪昏一片孤月”以一种绝望而哀伤的情感作为诗篇的收尾。出门无人相伴,与泪水模糊了视线的一轮孤独明月,共同构成了一幅凄美而又孤寂的画面。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精致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多彩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力感。其艺术魅力在于能够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使人不禁沉浸于这份哀美之中。
历遍江南处处山,峤南还得倚楼看。
化工此地无馀巧,爽气穷冬更逼栏。
官事随时宁解了,书盟平日未应寒。
相逢自有论文乐,只把空杯未碍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