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宋高士,筑室齐东鄙。
植竹看岁寒,种田助形委。
束书捐古今,抱易究生死。
不以外移内,不以行责止。
九十留童颜,湖山饱清视。
或顾先生云,时平可以起。
先生本无求,弃置如敝屣。
俄闻与物化,精一未尝毁。
汗简书逸民,义风洗贪士。
东望呈肺肝,遥泻一卮水。
守道宋高士,筑室齐东鄙。
植竹看岁寒,种田助形委。
束书捐古今,抱易究生死。
不以外移内,不以行责止。
九十留童颜,湖山饱清视。
或顾先生云,时平可以起。
先生本无求,弃置如敝屣。
俄闻与物化,精一未尝毁。
汗简书逸民,义风洗贪士。
东望呈肺肝,遥泻一卮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守道"一词,表明隐士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而不随波逐流于世俗之中。"筑室齐东鄙"则是说他在偏远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简单的居所,以此作为他的归宿。
"植竹看岁寒,种田助形委"表达了隐士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他种植竹子,观察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耕作田地以辅助自己的生活。这里不仅展示了隐士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也反映出他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束书捐古今,抱易究生死"则是说隐士收藏着书籍,将古往今来的知识都予以珍视,而他的内心深处,则是在探索《易经》的奥秘,以及生命和死亡的哲学意义。这里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不以外移内,不以行责止"表明隐士的心态,他既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内心,也不会因为行动的果报而停止自己的脚步。这是对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一种肯定。
"九十留童颜,湖山饱清视"则描绘了隐士即便年过九十,但依旧保持着孩童般的纯真和赤诚。而他所居住的湖山之地,则让他的心灵得到了满足,他的眼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或顾先生云,时平可以起"中的"先生"可能是指隐士自己,或是一种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期待,当世道清平之时,隐士也许会重新回到人间。
"先生本无求,弃置如敝屣"则进一步强调了隐士的心态,他本无所求,将那些外在的东西视若敝屣,不予理会。这里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清高自守的人生态度。
"俄闻与物化,精一未尝毁"表明隐士虽然身处尘世,但他的精神状态却始终如一,从不因外界的诱惑而有所动摇。
"汗简书逸民,义风洗贪士"则是说隐士用简朴无华的文字记录下了那些悠然自得的隐逸生活,同时,以正义之风来净化那些被世俗所迷惑的人们。
"东望呈肺肝,遥泻一卮水"最后,这句诗则是说隐士远眺东方,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显露出它最真实的面貌,而他只需轻轻地倒出一杯清泉之水,以此来象征他的心灵澄明如同清泉。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