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雾雨至太和宫俯视一气咫尺不辨·其一》
《雾雨至太和宫俯视一气咫尺不辨·其一》全文
明 / 叶春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五日阴云郁不开,千崖萧瑟气悲哉。

祇凭客子青藜杖,拄到仙人白玉台。

万里风抟天柱动,百灵涛涌雪山来。

俱言石洞堪龙卧,不遣荆南驾鹤回。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雾雨笼罩下的太和宫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氛围。

首联“五日阴云郁不开,千崖萧瑟气悲哉”,开篇即以浓重的阴云和萧瑟的山崖渲染出一种压抑而悲凉的气氛,五日连续的阴雨使得云层厚重,难以散去,千座山崖在这样的天气下显得更加孤寂和凄清。

颔联“祇凭客子青藜杖,拄到仙人白玉台”,转而描述了一位行走在山间、手持青藜杖的旅人,他艰难地攀登至仙人所居的白玉台。这里的“祇”字强调了旅途的唯一性,而“青藜杖”则象征着旅人的坚韧与执着,与“仙人白玉台”的仙境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间与仙境之间的距离与追求。

颈联“万里风抟天柱动,百灵涛涌雪山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万里长空中的狂风仿佛在推动着天柱摇动,而百川之水汇聚成涛,雪山似乎也在汹涌而来。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自然界力量的宏伟与壮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自由与力量的向往。

尾联“俱言石洞堪龙卧,不遣荆南驾鹤回”,最后两句则以神话传说为依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石洞被认为是龙的栖息之地,而“不遣荆南驾鹤回”则意味着即使有机会离开尘世,诗人也不愿离去,宁愿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隐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雾雨中太和宫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深邃,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具有浓郁的意境美和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

叶春及
朝代:明   字:化甫   籍贯:浙江归安   生辰:1532—1595

叶春及,[明](公元1532年至1595年)字化甫,号石洞,明代广东惠州归善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一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年六十四岁。“刚方廉介,学行表表”,一生上疏甚多,《广东文征》收其奏疏四篇。著述甚丰,有《絅斋集》、《肇庆志》、《顺德志》、《永安志》、《惠安志》。亦为西湖、罗浮山留下很多题记,其中尤为出名的是罗浮山石洞山房的《逃庵记》摩崖石刻。
猜你喜欢

次韵斯远五首·其三

老梅如对古衣冠,一点浮华了不干。

横隔片烟宜画取,萧萧休待雨声寒。

(0)

仲至早入局有诗次韵因亦自述并谢外日留酌·其二

持蟹重倾酒一杯,晚钟寒色共徘徊。

近年得此于人少,公不招呼我亦来。

(0)

次韵昌甫所赋癞可瘦权且言去岁到白鹿洞·其二

当年权可气横秋,此日匡山亦雪不。

莫恨禅床人寂寂,可论书院鹿呦呦。

(0)

除夕次韵郑司理·其一

飞腾暮景惜流光,至后年前日渐长。

绕屋雨声无藉在,海山尤带北风凉。

(0)

次韵吴推官寒食·其一

今年风雨暗寒食,一夜垂垂直到明。

原上子推将隐矣,从来此路少人行。

(0)

十三日诵水生挑菜渚烟湿落梅村之句成诗十首·其九

一年春好处,都在水边梅。

似雪因风起,和烟带月来。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