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怀净土诗·其二》
《怀净土诗·其二》全文
元 / 梵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净土真为不死乡,云霞影里望残阳。

珠楼玉殿空为体,翠树金花密作行。

款款好风摇菡萏,依依流水带鸳鸯。

分明记得无生曲,便请知音和一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凡脱俗的净土景象,充满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首句“净土真为不死乡”直接点明了主题,将净土视为永恒不朽之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解脱的渴望。接下来,“云霞影里望残阳”,以夕阳西下时分的壮丽景色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珠楼玉殿空为体,翠树金花密作行”两句,通过对比虚实、古今,强调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差异。珠楼玉殿虽华丽,却只是外在形式,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精神追求。翠树金花则象征着自然之美与生命之华,它们的密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也寓意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款款好风摇菡萏,依依流水带鸳鸯”描绘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好风轻拂,荷花轻轻摇曳,流水潺潺,鸳鸯相伴,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美好,仿佛是心灵深处最纯粹的向往。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最后,“分明记得无生曲,便请知音和一场”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深刻记忆与向往,同时也邀请能够理解并共鸣的人一同分享这份美好。这里的“无生曲”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无生法门”,即超越生死轮回的智慧之歌,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净土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深刻表达,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世界和精神解脱的向往与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

梵琦
朝代:元   字:楚石   籍贯:浙江象山   生辰:?—1370

(?—1370)元明间僧人。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猜你喜欢

野望

日落寒云薄,楼高望眼迷。

兴亡千古恨,衰病万行啼。

拔士空岩穴,防秋尚鼓鼙。

建章何处是,坐待玉绳低。

(0)

读周仲弼雪中友人过访诗次其韵

骑马走天阙,着破几狐裘。

功名藐未涯,日月去不留。

从来舌本彊,游谈愧枚邹。

闭门有乐地,未用儿女忧。

故人寄新诗,卷轴红牙头。

飘然雪中作,乘兴将谁谋。

相与情未疏,连夜飞轻舟。

此身一缕微,岂待万户侯。

有酒且共乐,贫交乃胜游。

(0)

用前韵索彦智和诗

老将诗坛数按临,词锋疑有受降心。

夜严旗鼓吾将勉,只恐秦师壁已深。

(0)

颂古七十六首·其六十八

拈起竹篦子,□□便到家。

秘魔若不会,随后却擎叉。

(0)

故李察院挽歌辞二首·其二

有才曾少试,无命可深尤。

宪府初峨豸,沧溟遽狎鸥。

盛年嗟未老,多病忽先秋。

勤学平生事,萱堂孰解忧。

(0)

丁巳八月陈芷云邮示五十自寿诗索和爰成四首奉寄·其三

潜园高卧老袁安,桂树飘香几岁寒。

人仰盛名归洛下,天留耆德壮词坛。

五旬夫妇齐眉易,三世儿孙膝绕难。

怪底元方常后席,凤楼云气墨初乾。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