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庵傅学士归田里》
《初庵傅学士归田里》全文
宋 / 汪元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燕台同看雪花天,别后音书雁不传。

紫阁笑谈为职长,彤闱朝谒在班前。

挥毫屡扫三千字,把酒时呼十四弦。

闻已挂冠归故里,尚方宣赐钞成船。

(0)
注释
燕台:古代燕地的代称,这里指京城。
音书:书信。
紫阁:古代宫殿或高官的住所,这里指官署。
彤闱:皇宫的代称。
挥毫:挥动毛笔写字。
三千字:形容文章篇幅长。
十四弦:古代的一种乐器,有十四根弦。
挂冠:古代官员辞职,脱下官帽,象征离职。
尚方:古代制造御用器物的地方,这里指皇上的赏赐。
钞成船:用金银财宝装满船只,形容赏赐丰厚。
翻译
在燕台共赏雪花飘落的天空,分别后书信连鸿雁也不再传递。
紫色官署的闲聊成为日常,红色宫门的早朝我总在行列前列。
常常挥笔写下三千字的文章,喝酒时还会呼唤弹奏十四弦的乐曲。
听说你已经辞官归乡,皇上的赏赐足以装满船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辞职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燕台同看雪花天,别后音书雁不传"表达了与朋友在官场相聚时共观雪景的美好记忆,但自离别后,再无书信往来,显示出一种淡然超脱的情怀。

"紫阁笑谈为职长,彤闵朝谒在班前"则描写了官员在朝堂上处理公务时的轻松氛围和悠闲心情。这里的“紫阁”指的是皇宫中的高大建筑,象征着权力的中心,而“笑谈”显示出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

诗人通过"挥毫屡扫三千字,把酒时呼十四弦"展现了官员在辞职后回归书房生活的热爱与专注。"挥毫屡扫三千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文字的热情,而“把酒时呼十四弦”则是对音乐的享受,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艺术追求。

最后两句"闻已挂冠归故里,尚方宣赐钞成船"表达了官员辞职后返回家乡的消息,以及皇帝对其恩宠有加的礼遇。这里的“挂冠”意味着卸下官帽,放弃官职,而“尚方宣赐钞成船”则是皇帝对归隐者的一种奖赏和认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个从繁华官场走向宁静田园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转变中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诗中的意境幽雅,语言流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艺术与精神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作者介绍
汪元量

汪元量
朝代: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
猜你喜欢

钟山有石故名

江上秋涛喷玉岩,风锼月鍊白云缄。

为君一叩无人境,要听洪钟出万杉。

(0)

将别历下二首·其二

鸳鸯鸂鶒绕渔梁,摇漾山光与水光。

不管使君征棹远,依然飞下旧池塘。

(0)

谢王元才见惠峨嵋山菩萨石

久闻光明山,下有太古雪。

大冬剧严凝,厚地愈融结。

峥嵘成层冰,千岁终不灭。

野翁因斸荒,得此走城阙。

初非人磨砻,真是天剞劂。

形模如圭长,颜色逾玉洁。

巨细皆晶荧,表里俱洞澈。

或疑普贤化,谁得昆吾切。

太阳一照曜,神光时发越。

诚宜置宴坐,相伴修白业。

可配寒露壶,清泠濯明月。

(0)

脩竹二首·其二

脩林出夏笋,戢戢如牛毛。

宁亡口腹味,所冀逃炎熇。

露节半含粉,风篁微解苞。

清阴日夜长,会见干云霄。

(0)

岁尽

岁尽馀一候,年侵怀百忧。

人生汉南树,节物剑西州。

风榭梅花委,春杯柏叶浮。

峨眉有佳色,领览为登楼。

(0)

送别史友六首·其二

诸君置膜外论,之子真个中人。

冀北何限千驷,东市初逢一麟。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