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仙词三十三首·其五》
《游仙词三十三首·其五》全文
宋 / 王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龙楼凤阁起霞光,阙下排班待玉皇。

惟有栾巴来得晚,满身犹带酒痕香。

(0)
注释
龙楼凤阁:华丽的宫殿。
阙下:宫殿前。
排班:排列整齐。
玉皇:道教中的天庭主宰。
惟有:只有。
栾巴:人物名,此处指某人。
来得晚:迟到。
满身:浑身上下。
犹带:仍然带有。
酒痕香:酒后的痕迹和香气。
翻译
龙楼凤阁沐浴着朝霞的光芒,宫殿前排列整齐等待玉皇大帝的到来。
只有栾巴来得稍迟,全身还带着酒香,仿佛刚从宴席上离开。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仙气和神秘色彩的诗句,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镈之手。通过这短短四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仙境生活的一种向往与憧憬。

"龙楼凤阁起霞光" 一句描绘了一幅仙境宫阙的壮丽景象,龙楼、凤阁都是仙界中的建筑,这里的“霞光”则是神奇而美好的氛围。"阙下排班待玉皇" 表现了仙人们在宫阙之下整齐地等候着天上的玉皇(即玉帝,道教中的最高神祗)的场景,其中“排班”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 "惟有栾巴来得晚,满身犹带酒痕香" 则描写了一位仙人迟到的情形。这里的“栾巴”可能是指某种仙界中的植物或地方,而这位仙人因为迟到而显得有些特别,他“满身犹带酒痕香”,似乎是在凡间享乐过后,身上还残留着酒香,这与前面描述的仙境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

整体来看,这几句诗通过对仙界生活的描绘,以及一位迟到且带有凡间情趣的仙人形象,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仙境与凡尘之间关系的一种独特思考。

作者介绍

王镃
朝代:宋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猜你喜欢

贺新郎.题高克恭夜山图

楼据湖山背。倚高寒、尘飞不到,越山相对。

老月腾辉群动息,独坐清分沆瀣。

更满听、潮声澎湃。

醉里诗成神鬼泣,景苍凉、又在新诗外。

浑忘却、功名债。凭谁妙笔能图绘。

羡中郎、前身摩诘,宛然心会。

拈出清宵无限意,半幅溪藤光怪。

方信有、人间仙界。

云淡天低奇绝处,笑僧殊、未识丹青在。

留此轴,夸千载。

(0)

题虞侍禁山亭

岭上櫩楹缔构新,我来登望倍凝神。

可怜韬略真名将,犹与溪山作主人。

会把松心欺过雪,更凭花萼占留春。

江南风物虽佳丽,争奈燕然有虏尘。

(0)

寄小儿

两世茕茕各一人,生来且喜富精神。

欲教龆龀从师学,秪恐文章误尔身。

但有犁锄终得饱,莫看纨绮便嫌贫。

不知别后啼多少,苦问家僮说未真。

(0)

送君俞

之子来相问,吾言岂不诚。

文章难得理,声律易求名。

贫甚须清节,亲安莫远行。

异时如有立,宗族亦知荣。

(0)

读长恨辞二首·其一

玉辇迢迢别紫台,系环衣畔忽兴哀。

临邛谩道蓬山好,争奈人间有马嵬。

(0)

次袁尚书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

道人爱山出天姿,自谓计黠人嫌痴。

独游名山看不足,每得胜处行为迟。

谁人能知物外赏,世上自有灵中奇。

一行作吏困汩没,便与好境相参差。

脱兔投林今适愿,穷猿得木吾何之。

芒鞋竹杖恣如往,烟蓑雨笠长相随。

青山愈好足力尽,此意未止驽骀疲。

路逢行人说大尹,正见谕蜀扬舲旗。

好贤招邀每虚席,问俗疾苦时褰帷。

才华落落清庙器,诗笔粲粲珊瑚枝。

胸吞楚泽八九尽,气压巫峡群山低。

大峰联娟争媚妩,苍壁徙倚供游嬉。

巴东巴峡古所重,作云作雨今胡为。

有情飞鸢送迎客,无数棹歌来去时。

昔日画图曾见者,何意忽此今逢兹。

迩来丰碑在人口,已与流水争东驰。

政用中和得大体,智出毫末非全施。

不与英声流上国,已有诗卷传江湄。

狼烽长閒士鼓腹,耕陇不见愁生眉。

都门髣髴记分袂,蜀道脩阻常支颐。

持谒见公敢论旧,抚髀顾我清无缁。

樽俎频开闲共话,歌讴聊与民同嘻。

忽然晨旦往东壁,但见山月来峨嵋。

行吟何独壮三峡,在处山林来乞诗。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