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小儿》
《寄小儿》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两世茕茕各一人,生来且喜富精神。

欲教龆龀从师学,秪恐文章误尔身。

但有犁锄终得饱,莫看纨绮便嫌贫。

不知别后啼多少,苦问家僮说未真。

(0)
翻译
两代孤独各自生活,天生就喜好精神富足。
想让孩童跟随老师学习,只怕文章会误导他们的道路。
只要有农具就能填饱肚子,不要看到华丽衣裳就嫌弃贫穷。
不知道离别后会有多少泪水,苦苦询问仆人却问不出实情。
注释
两世:两代。
茕茕:孤独。
各一人:各自生活。
且:并且。
龆龀:儿童。
师学:跟随老师学习。
误尔身:误导他们的道路。
犁锄:农具。
纨绮:华丽衣裳。
嫌贫:嫌弃贫穷。
别后:离别后。
啼:哭泣。
苦问:苦苦询问。
未真:没有得到实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觏创作的《寄小儿》,表达了诗人对子女的关心和期望。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强,不被物质财富所迷惑,同时也担忧教育的重要性,怕孩子过分追求文章华丽而误了自己。

“两世茕茕各一人,生来且喜富精神。”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子女个性的认可和欣赏,他们独立、自信,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欲教龆龀从师学,秪恐文章误尔身。”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孩子教育的关切,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增长知识,但又担心过度追求文学技巧可能会误导孩子的人生方向。

“但有犁锄终得饱,莫看纨绮便嫌贫。”这两句诗强调了生活自给自足的重要性,即使是简单的农耕生活,只要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就不应过分追求奢侈的物质享受。

“不知别后啼多少,苦问家僮说未真。”诗人对于与子女分别后的日子感到无从预料,但又通过询问家中的仆人来寻求一些关于孩子的情况,表达了对远方儿女的挂念和不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深情的语言展现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牵挂,以及对于教育和生活态度的思考,是一首充满亲情和理想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墨梅三绝·其一

笔端唤醒玉梅魂,满袖春风不见痕。

未许捲帘新月上,却教烟雨恼黄昏。

(0)

三月二十四日出城

数日雨不止,今晨晴已还。

江头看浊浪,窗外见青山。

白鹭投前浦,轻舟漾远滩。

樽中有馀酒,一酌注颓颜。

(0)

论语绝句·其五十七

墨子平生枉费工,谩将泛爱去形容。

若观木讷并刚毅,方见风流是个中。

(0)

三峡堂·其二

初寻磴道踏雪烟,渐引茅檐屋数椽。

江影动摇波面日,山光隐见峡中天。

放怀樽酒凭栏客,回首弦歌趁市船。

要与舟人同此乐,移花种竹满檐前。

(0)

赠英公上人

粹钟衡岳诞吾师,十九彤廷赐紫衣。

青简篆文穷妙绝,碧云诗句入玄微。

降龙钵里无尘染,回雁峰前有梦归。

他日好同莲社约,逸眠禅坐两忘机。

(0)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二十六

遐想子期,挟策圣帷。涉道是嗜,惟士可縻。

在德既贤,在名乃垂。洋洋之风,逮今四驰。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