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葵榴照眼明,香蒲沁酒注银瓶。
自无饮量堪同醉,非慕清名效独醒。
一日沈湘悲楚客,千年吊古读骚经。
他乡记节聊随俗,艾虎朱符挂户庭。
窗外葵榴照眼明,香蒲沁酒注银瓶。
自无饮量堪同醉,非慕清名效独醒。
一日沈湘悲楚客,千年吊古读骚经。
他乡记节聊随俗,艾虎朱符挂户庭。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的景象,诗人窗外观赏着明亮的葵花和石榴,香气四溢的香蒲被用来泡制美酒,倒入银瓶之中。诗人虽无过人的酒量,却愿意与朋友一同畅饮,享受节日的欢乐,并非为了追求清高而独自清醒。他联想到屈原投江的悲壮故事,沉吟于楚辞中,表达对古代先贤的敬仰。身处异乡,诗人也随当地习俗庆祝端午,挂上艾草和朱符以示纪念。整首诗通过端午节的场景,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