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张守壶山诗》
《次韵张守壶山诗》全文
宋 / 刘子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松根系马望巑岏,乘兴攀跻不作难。

日出渐看林雾散,潮来先觉海风寒。

遥连钓石多红树,半出僧垣尽绿竿。

不见双旌来视稼,忆君对酒岂能欢。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zhāngshǒushānshī
sòng / liúhuī

sōnggēnwàngcuánchéngxīngpānzuònán

chūjiànkànlínsàncháoláixiānjuéhǎifēnghán

yáoliándiàoshíduōhóngshùbànchūsēngyuánjìn绿竿gān

jiànshuāngjīngláishìjiàjūnduìjiǔnénghuān

翻译
马儿停在松根边,望着峻峭的山峰,我兴致勃勃地攀登并不觉得困难。
随着太阳升起,树林中的雾气逐渐消散,潮水带来时,我能先感受到海风的凉意。
远处的钓鱼石旁长满了红树,一半露出寺庙墙头的竹竿都是绿色的。
没有看到你带着官旗来视察农事,想起与你对酒共饮的日子,怎能感到快乐。
注释
马:指代骑马的人。
巑岏:形容山势峻峭、险峻。
乘兴:兴致勃勃。
攀跻:攀登。
日出:太阳升起。
林雾:树林中的雾气。
海风寒:海风吹来的凉意。
钓石:钓鱼的地方。
红树:红色的树木,可能是枫树等。
僧垣:寺庙的围墙。
绿竿:绿色的竹竿。
双旌:官员出行时的仪仗,这里指代官员。
视稼:视察农田。
岂能欢:怎能感到快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山中游历的景象和心境。开头两句"松根系马望巑岏,乘兴攀跻不作难"表明诗人将马拴于松树之下,仰望连绵的山峰,并且充满激情地攀登这些崎岖峻险之处,对他来说并非难事。这透露出诗人的勇气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接下来的"日出渐看林雾散,潮来先觉海风寒"则是描述诗人在山中见证了日出的壮丽以及随着太阳升起山林间的雾气逐渐散去,以及在感受到潮水来临之前就已经预感到那带来的海风之冷。这些细腻的观察展示了诗人的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

紧接着是"遥连钓石多红树,半出僧垣尽绿竿",这里描绘了一幅山中景色,其中有远处的钩石和许多红色的树木,以及僧人居住的简陋屋宇周围长满了绿色的竹子。这两句增强了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给读者呈现一个生机勃勃的山村画面。

最后两句"不见双旌来视稼,忆君对酒岂能欢"则表达了一种怀念之情。诗人没有看到预期中朋友的旗帜来访,而是在饮酒时思念他人,这份思念让诗人的心情变得难以愉快。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整首诗通过对山野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远方友人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灵魂寄托的同时,也不忘人间的情谊。

作者介绍
刘子翚

刘子翚
朝代:宋   字:彦冲   号:屏山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生辰:huī)(1101~1147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猜你喜欢

散木至自公安

江上分携才一年,鬓如秋草面如烟。

不知老态增多少,但觉头巾阔似前。

(0)

廿三日至蒲圻谢中丞出迎时年九十二鹤发丹容尚能骑乘真人中瑞也口占二绝以纪其盛·其一

一行旌节万人从,争看前朝老卧龙。

杞梓楩楠俱朽尽,就中留得两高松。

(0)

惠安伯园亭看芍药开至数十万聊述数绝以纪其盛兼赠主人·其四

花勋难树亦难酬,炙雪浇风老未休。

给与扫香十万户,灵芳国里古诸侯。

(0)

黄昭质宪使得铜雀败瓦割而为三一以寄乃兄平倩其二遗余及小修弟·其一

雕题蔽日楯连云,曾见英雄话使君。

近日骚坛谁鼎足,眼中依旧是三分。

(0)

余凡两度阻雨冲霄观俱为访龙湖师戏题壁上·其一

江树萧森江水长,今朝风雨又潇湘。

冲霄道上迎门揖,笑指看花前度郎。

(0)

夜饮邹金吾家

夜深歌起碧油幢,部部争先那肯降。

阅尽龟兹诸乐府,却翻新谱按南腔。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