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海连年梦,风波昨日还。
人经离乱后,老向鬓毛间。
往事看流水,生涯且住山。
何时共林麓,风雨一灯閒。
濒海连年梦,风波昨日还。
人经离乱后,老向鬓毛间。
往事看流水,生涯且住山。
何时共林麓,风雨一灯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首句“濒海连年梦,风波昨日还”中,“濒海”暗示诗人曾有过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经历,“连年梦”则表达了长时间以来对安定生活的渴望,“风波昨日还”则可能暗指过去经历的动荡与挑战已成过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
接着,“人经离乱后,老向鬓毛间”两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经历了人生的离散与混乱之后,如今已步入老年,白发苍苍,形象地展现了岁月的无情与个人命运的沧桑。这里既有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也有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
“往事看流水,生涯且住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对比。将过去的回忆比作流水,既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也暗示了时间的不可逆和记忆的流逝;而“生涯且住山”,则可能是诗人选择了一种更为宁静的生活方式,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何时共林麓,风雨一灯閒”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向往。他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与朋友或知己一同隐居山林,无论外界如何风雨交加,内心都能有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过上一种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纷扰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以及理想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与追求。
玉堂四字重千金,宸翰亲挥赐禁林。
地望转从今日贵,君恩无似此时深。
宴回上苑花初发,麻就中宵月未沈。
衣惹御香拖瑞锦,笔宣皇泽洒春霖。
院门不许闲人入,仙境宁教外事侵。
我直承明踰二纪,临川实动羡鱼心。
古之学为已,今之学为人。
始乎芒芴间,扩充遂无垠。
克已而复礼,天下皆归仁。
尼父百世师,道妙圣且神。
天将为木铎,故未丧斯文。
贤哉颜氏子,至乐忘其贫。
语之而不惰,好学无与伦。
孟子养浩然,卓尔踵后尘。
万钟与千乘,不肯易其身。
茫茫自圣哲,六籍经几秦。
末学更多岐,学海无问津。
伊川二先生,身修道愈振。
当年从之游,不减洙泗滨。
至今士气盛,亦复民风淳。
柴子柯山秀,言厉即之温。
由来思无邪,果见德有邻。
潜心坐一室,淡泊遗嚣纷。
收视而返听,自得于见闻。
先生虽云亡,书在传日新。
得味极钻仰,恍如入室亲。
而我先君子,实预绛帐宾。
我亦闻绪馀,往往书诸绅。
多言反成蔽,目击道乃存。
藜杖一幅巾,蚤晚来叩门。
《潜心斋》【宋·李处权】古之学为已,今之学为人。始乎芒芴间,扩充遂无垠。克已而复礼,天下皆归仁。尼父百世师,道妙圣且神。天将为木铎,故未丧斯文。贤哉颜氏子,至乐忘其贫。语之而不惰,好学无与伦。孟子养浩然,卓尔踵后尘。万钟与千乘,不肯易其身。茫茫自圣哲,六籍经几秦。末学更多岐,学海无问津。伊川二先生,身修道愈振。当年从之游,不减洙泗滨。至今士气盛,亦复民风淳。柴子柯山秀,言厉即之温。由来思无邪,果见德有邻。潜心坐一室,淡泊遗嚣纷。收视而返听,自得于见闻。先生虽云亡,书在传日新。得味极钻仰,恍如入室亲。而我先君子,实预绛帐宾。我亦闻绪馀,往往书诸绅。多言反成蔽,目击道乃存。藜杖一幅巾,蚤晚来叩门。
https://shici.929r.com/shici/C87FSC4K.html
昔人爱仙掌,归时倒骑驴。
风味顾不浅,岂以俗士拘。
我来过溪桥,效颦返肩舆。
异世颇同怀,往者不可呼。
是时秋冬交,霜后木落疏。
人家在窈窕,溪山如画图。
我老尚羁束,愧尔鹜与凫。
川光媚烟景,沿戏得自如。
人生一世间,过眼皆空虚。
偶然及胜践,临览复起予。
尚当风月夕,藉地倒一壶。
意亦不在酒,得句聊自书。
谁能五侯门,长铗归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