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叶吉甫往建康·其二》
《送叶吉甫往建康·其二》全文
宋 / 项安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脚底东林路,船头下白沟。

所之仍作客,何日定归休。

眉为乡人蹙,心将世事谋。

书生千古病,至竟欲谁瘳。

(0)
注释
脚底:行走。
东林路:地名,可能指东林书院所在之路。
船头:船的前端。
下:向下航行。
白沟:地名,古代水道。
所之:所去之处。
仍:仍然。
作客:寄居在他乡。
何日:何时。
定:确定。
归休:回家休息。
眉:眉头。
乡人:家乡的人。
蹙:皱起。
心:内心。
世事:世间事务。
书生:读书人。
千古病:长久以来的困扰。
至竟:到底。
欲:想要。
瘳:治愈。
翻译
脚踏东林路,船行向白沟。
身处他乡仍然作客,何时才能真正归家安歇。
眉头紧锁忧乡愁,心中谋划世间事。
读书人的长久病痛,最终谁能治愈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送叶吉甫往建康(其二)》。诗中,诗人以送别友人叶吉甫前往建康(今南京)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长途跋涉的关切以及对友人未来的深深忧虑。"脚底东林路,船头下白沟"描绘了友人离别的场景,路途遥远,舟行水路,暗示旅途艰辛。"所之仍作客,何日定归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长期漂泊在外的感叹,何时才能结束这样的生活,回归故乡。

"眉为乡人蹙,心将世事谋"通过描绘友人脸上的愁容和内心的深思,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世间纷扰的忧虑。最后两句"书生千古病,至竟欲谁瘳",以书生的困境比喻人生的困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能否找到解脱之道的关切,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而富有哲理的送别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沉浮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项安世
朝代:宋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猜你喜欢

题严廷器扇

胜日寻芳踏软泥,蹇驴牵过石桥西。

天台迥异人间世,开遍桃花路欲迷。

(0)

木渎八景·其一灵岩岚翠

行殿销沉换化城,千岩万壑翠岚生。

天风不散空濛影,一路丹青画不成。

(0)

题矫以明所赠陈医师墨竹

德星堂下种成林,奕叶相传几世阴。

岁岁锦绷添稚子,生成全藉此君心。

(0)

三香·其二

仙姿曾占百花魁,小白惊鸿又作陪。

十二瑶台春宴罢,共乘明月夜深回。

(0)

唐贤妇

列女书青史,于今岂曰无。

自闻贤妇行,能与古人符。

不妒能留妾,宜家每相夫。

高风生邑里,扬播满中吴。

(0)

庆翁戎骈生子

天朝即是唐虞世,君圣臣贤遂图治。

梯山航海多远人,烽火萧然乐兵士。

江左翁公不世才,总戎几载居苏台。

貔貅十万拥麾下,镇守递激清尘埃。

往岁生男符□梦,孔子释氏亲抱送。

今年鸑鹫又骈生,文章不异河东凤。

将门有将自古誇,公侯衮衮来名家。

蟠桃再结千岁实,若木已吐三春花。

充闾佳气人争羡,犀钱玉果开芳燕。

伫看任子立功勋,恩荣锡自金銮殿。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