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姿曾占百花魁,小白惊鸿又作陪。
十二瑶台春宴罢,共乘明月夜深回。
仙姿曾占百花魁,小白惊鸿又作陪。
十二瑶台春宴罢,共乘明月夜深回。
这首诗描绘了仙子与小白(可能象征着某种纯洁或轻盈的事物)在繁花似锦的百花中占据首位,随后小白如惊鸿般加入,增添了一份灵动与惊喜。十二座瑶台上的春宴结束后,他们一同乘着满月的光辉,返回,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宁静的氛围。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超凡结合的美好景象,以及人物间的和谐与默契。诗中的“仙姿”、“小白”、“瑶台”、“明月”等意象,不仅富有诗意,也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春宴”与“夜深回”的场景转换,诗人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情感的延续,使得整个画面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情感深度。
午飙褪暑,向绿阴深处,引杯孤酌。
啼鸟一声庭院悄,日影偷移朱箔。
杏落金丸,荷抽碧筒,景物挨排却。
虚檐长啸,世缘菌簟筼箨。
休问雪藕丝蒲,佩兰钿艾,旧梦都高阁。
惟有流莺当此际,舌弄笙簧如约。
短棹双溪,么锄三径,归计犹谁托。
料应猿鹤,近来都怨离索。
金碧照征涂,松竹开幽径。
山僧寿八十,腴貌精视听。
囊钵罄锱铢,栋宇事严整。
如公方外人,视世一泡影。
辛勤毕此生,更欲传不泯。
当家茀父菑,居位蠹国政。
视公岂容诛,三叹发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