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踪怀慕久,偶为看山来。
未老先扶杖,乘閒且举杯。
草深驯虎洞,云暗雨花台。
令尹文章伯,新诗取次裁。
仙踪怀慕久,偶为看山来。
未老先扶杖,乘閒且举杯。
草深驯虎洞,云暗雨花台。
令尹文章伯,新诗取次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吴大尹游览罗浮山伏虎岩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仙踪怀慕久,偶为看山来”,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对山中仙境的向往,这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得以亲临其境,心中满是欣喜与期待。
接着,“未老先扶杖,乘闲且举杯”,描绘了诗人虽未到老年,却已开始借助拐杖行走,或许是为了更好地欣赏这山中美景,或是借此机会享受一番悠闲自得的生活。饮酒举杯的动作,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洒脱与自在,也暗示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草深驯虎洞,云暗雨花台”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的自然风光。草丛深处,驯服的老虎洞穴隐藏其中,透露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景象;而云雾缭绕的雨花台,则给人一种神秘而又清新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最后,“令尹文章伯,新诗取次裁”,点出了陪同游览的人是吴大尹,即地方长官,同时暗示了他不仅是位治理有方的官员,还是一位文采斐然的文学家。在游览的过程中,吴大尹即兴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与友人共享这份喜悦的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山中游玩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同时也体现了文人墨客在山水间寻找灵感、抒发情感的传统。
忆昔走避兵,弃别乡井去。
意将朝暮归,行行重回顾。
安知今一纪,方踏去时路。
四郊皆蔓草,白日暝如雾。
披榛访闾里,隔水拜丘墓。
伤哉脊令原,黄蒿走狐兔。
别墅破垣在,邮亭乃新作。
邻儿二三辈,衡茅昼扃户。
初若不相识,熟视肖厥父。
坐久泣且言,为我话亲故。
什九死兵戈,馀亡不知处。
其词吐未终,我泪已如注。
对食不能餐,相期归蚁聚。
吾将语吾儿,卖书买农具。
归耕滆上田,宜若乌返哺。
吾其正丘首,此心庶无负。
客枕畏霜气,晓窗收月痕。
芸芸万物作,皎皎一心存。
老已忘开卷,贫犹力灌园。
儿孙能继此,亦足报君恩。
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
剜剜深脐脂燄燄,人皆数叹曰。
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膏销骨尽烟火死。
长安城中贼毛起,城门四走公卿士。
走劝刘虞作天子,刘虞不敢作天子。
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董逃人莫喜。
胜负相环相枕倚,缝缀难成裁破易。
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欲学裁缝须准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