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卧愚亭》
《卧愚亭》全文
明 / 陈献章   形式: 七言律诗

何处水边堪此亭,偶从诗卷挹芳馨。

小眠亭上真何意,大梦人间肯未醒。

难以智愚分巧拙,尽教描画付丹青。

老夫伏枕庐山下,头白于今未与名。

(0)
鉴赏

这首诗《卧愚亭》是明代诗人陈献章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句“何处水边堪此亭”,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主题,仿佛在探寻一处静谧之地,暗示着诗人寻求心灵栖息之所的愿望。接着,“偶从诗卷挹芳馨”一句,将自然美景与文学艺术相融合,展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欣赏。

“小眠亭上真何意,大梦人间肯未醒。”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思。小眠亭上的短暂休息,或许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逃避,而“大梦人间”则暗示了对人生虚幻本质的洞察。诗人似乎在思考,是否真的能够完全觉醒,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

“难以智愚分巧拙,尽教描画付丹青。”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性与智慧的探讨。诗人认为,智愚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人生的复杂与多变难以用简单的标准来评判。他将这一思考寄托于艺术之中,让丹青描绘出人生的百态,既是对艺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最后,“老夫伏枕庐山下,头白于今未与名。”诗人以自述的方式结束全诗,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庐山之下,却并未因年华老去而追求名利的心境。这不仅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写照,也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卧愚亭》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生哲学、智慧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陈献章

陈献章
朝代:明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猜你喜欢

累得周同年锷书

谯都司马拙依然,翻手为云绝可怜。

唯有凤翔周录事,手书连月寄同年。

(0)

金陵南数十里江心烈山崒然特起犹金山也家人云安得隐于此作一绝

山如浮玉一峰立,江似海门千顷开。

我欲此中成小隐,莫教山脚有船来。

(0)

外舅杜寺丞永城守水作诗寄呈

雪消冰动看通津,草长江南岸岸春。

莫唱龙舟五更曲,扬州杨柳解愁人。

(0)

东皋十首·其一

屋名尽挂陶家榜,人物应惭菊畔身。

解作文章肯归去,不应陶后说无人。

(0)

送鲜于运使西归

飞鸟避汉节,朔风扬旆旌。

光芒候躔次,始见入蜀星。

父老喜公至,来临此江滨。

阳侯为先驱,归指唐安城。

君恩解烦剧,剑履休殊庭。

众闻驷马还,当为故乡荣。

眷兹峡中郡,念昔德化深。

民无暴敛困,士感铨衡平。

自闻有行色,愁云黯秋阴。

已应江妃瑟,泠然作离声。

大江亦安流,不复洪涛惊。

天水相与碧,云山无限青。

乃知盛德士,扶持有神明。

但恨济世具,遽起怀归心。

宁无北阙念,未忘东山情。

君王正仄席,漏下开延英。

如公藉甚久,名闻汉公卿。

当赐宣室召,不但问鬼神。

金印有斗大,锦衣无夜行。

愿言不俟驾,起焉慰苍生。

自嗟代舍客,蒯缑郁悲音。

久落糠秕后,日随车马尘。

不意侍广座,见谓非凡鳞。

假之风雷势,欲令化南溟。

误当一鹗荐,敢冀万里程。

独念知己难,感激爰至今。

时来或可勉,庶隔云母屏。

(0)

喜简元辅兄二首·其一

元有不病者,君无嗟遽衰。

闭门谢馀子,扶杖看清时。

野树著花早,春江生浪迟。

相过忍轻别,小立为题诗。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