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旬九食古人事,此是儒生分所甘。
淡与泊遭良有会,我因吾丧不须参。
问妻能叶归田乐,顾子宁为历齿惭。
一曲商歌孤唱罢,犹堪援笔奏馀酣。
三旬九食古人事,此是儒生分所甘。
淡与泊遭良有会,我因吾丧不须参。
问妻能叶归田乐,顾子宁为历齿惭。
一曲商歌孤唱罢,犹堪援笔奏馀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生活简朴的向往以及对儒家节俭精神的理解和实践。首联“三旬九食古人事,此是儒生分所甘”描绘了古人三旬中有九日不吃东西的生活状态,这是儒家学子所应承受的苦行,体现了他们对节俭生活的认同和甘愿。颔联“淡与泊遭良有会,我因吾丧不须参”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态度,认为这种生活状态与内心的平静相契合,无需再参与世俗的纷扰。
颈联“问妻能叶归田乐,顾子宁为历齿惭”则转向家庭生活,诗人询问妻子是否愿意过上归田隐居的田园生活,同时考虑孩子是否能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家庭责任的思考。尾联“一曲商歌孤唱罢,犹堪援笔奏馀酣”以一曲商歌结束,表达了诗人虽在孤独中歌唱,但仍有余力挥笔书写,展现了他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坚韧与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对古代简朴生活的向往、对儒家节俭精神的实践、对家庭生活的思考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态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哲学。
一梦蘧蘧,早悟彻、浮生是幻。
忆蠖屈、草茅伏处,化身未现。
裹叶青虫谁鉴赏,抱枝毛蛹真堪厌。
忽高飞、彩翼焕文章,群争羡。亭榭好,芳寻遍。
锦绣里,花迷恋。纵繁华也要、能消福艳。
春色名园酣富贵,秋风败堵忘贫贱。
味庄周、意趣最幽深,宜参玩。
绮思年年,离情处处,惯别浑成闲事。
海上风波,惹新亭悲泪。
料今岁,不如唐宫露盘花水,只是爆声传喜。
那用乞灵,看群儿自贵。叹山中,自有悲秋意。
被词人、拉入愁城底。一曲新吟,在啼螀声里。
如今好久住神仙地。岂不肯、挽尽银河水。
且付与、织剩余丝,织人间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