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宵啼不住,知尔断肠吟。
抱树竟何益,入山胡不深。
秋风凋橡栗,寒雨湿枫林。
肯伴离人去,萧条万里心。
中宵啼不住,知尔断肠吟。
抱树竟何益,入山胡不深。
秋风凋橡栗,寒雨湿枫林。
肯伴离人去,萧条万里心。
这首诗以猿为题,描绘了猿在夜晚哀鸣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猿的同情与理解。首句“中宵啼不住”直接点明了时间——深夜,猿的叫声持续不断,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接着,“知尔断肠吟”,诗人通过“知尔”二字,将自己与猿的情感相连,暗示了猿的叫声如同断肠之音,触动人心。
“抱树竟何益,入山胡不深。”这两句诗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猿行为的思考。猿在树上哀鸣,似乎在寻求某种安慰或解脱,但这种行为是否真的能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诗人通过这一疑问,引出了对生命困境和寻求出路的深层思考。
“秋风凋橡栗,寒雨湿枫林。”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凄凉景象,秋风吹过,橡栗凋零;寒雨落下,枫林湿透。这样的描写不仅渲染了氛围,也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孤独。
“肯伴离人去,萧条万里心。”最后两句,诗人将情感进一步深化,表达了对孤独与离别的感慨。猿能否陪伴离人远行,面对的是一个无法解答的问题。而“萧条万里心”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辽阔,仿佛在说,即使是在广阔的天地间,也无法摆脱那份孤独与忧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猿的哀鸣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孤独、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花解笑,冷淡不求知。长是殿、众芳时。
鲜鲜秀颈磋圆玉,洛阳翠佩剪琉璃。
向人前,迎茉莉,送荼蘼。几欲把、清香换春色。
费多少、黄金酬不得。梅雨妒,麦风欺。
细腰空恋当心蕊,同时犹结旧年枝。
谢家娘,将远寄,待凭谁。
日高睡起,又恰见、柳梢飞絮。
倩说与、年年相挽,却又因他相误。
南北东西何时定,看碧沼、青萍无数。
念蜀郡风流,金陵年少,哪寻张绪。应许。
雪花比并,扑帘堆户。
更羽缀游丝,毡铺小径,肠断鹁鸠唤雨。
舞态颠狂,腰肢轻怯,散了几回重聚。
空暗想,昔日长亭别酒,杜鹃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