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喜还晴,晓山青复青。
乔松清老眼,啼鸟悦幽情。
与客评诗卷,看僧诵佛经。
更怜清绝处,泉泻佩琚声。
一雨喜还晴,晓山青复青。
乔松清老眼,啼鸟悦幽情。
与客评诗卷,看僧诵佛经。
更怜清绝处,泉泻佩琚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中春景图。诗人通过对雨后晴朗天气和山色复苏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好。"一雨喜还晴,晓山青复青"两句突出了雨后的清新感,山林在朝阳的照耀下变得更加郁郁葱葱。
"乔松清老眼,啼鸟悦幽情"这两句则转向了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乔松"指的是高大的松树,而"清老眼"则是对诗人自己或隐居山中的僧侣的一种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心境宁静的情怀。"啼鸟悦幽情"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细微声响的欣赏与感悟,这里的"啼鸟"是指早晨初醒时的小鸟叫声,它们的鸣叫给山中的寂静带来了生动的气息。
接下来的"与客评诗卷,看僧诵佛经"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同时旁边有僧侣在诵读佛教经典,这是对山中文化生活的一种刻画。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精神寄托,也反映出当时文人雅士之间的交流与共鸣。
最后两句"更怜清绝处,泉泻佩琚声"则是对自然之美的进一步强调。在山中的幽静处所,泉水潺潺、石上有如佩饰般的声音,这些都是诗人心中最为珍惜和欣赏的景象。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清幽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清新隽永的笔触和对山林生活的深情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佳作。
青铜昏水面,乌帽裹山头。
风涛如此,天公作意巧相留。
常记垂虹晚渡,卧看菰蒲烟雨,屈指十三秋。
恍若华胥梦,无语下西楼。翠翻空,寒入座,不禁愁。
五弦弹尽,隐隐天末暮虹收。
欲伴渔翁钓艇,欸乃一声江上,寒碧点轻鸥。
无人阻归兴,直欲迈长洲。
当初误触,紫微君、谪下神霄玉府。
醉后骑龙吹铁笛,酒醒不知何处。
绛阙寥寥,红尘扰扰,老泪滂如雨。
人间天上,桑田沧海如许。
遥想十二楼前,琪花开已遍,鸾歌鹤舞。
梦到三天还又落,愁听空中箫鼓。
独倚阑干,笑拈花片,细写思归字。
东风还会,为伊吹上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