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昏水面,乌帽裹山头。
风涛如此,天公作意巧相留。
常记垂虹晚渡,卧看菰蒲烟雨,屈指十三秋。
恍若华胥梦,无语下西楼。翠翻空,寒入座,不禁愁。
五弦弹尽,隐隐天末暮虹收。
欲伴渔翁钓艇,欸乃一声江上,寒碧点轻鸥。
无人阻归兴,直欲迈长洲。
青铜昏水面,乌帽裹山头。
风涛如此,天公作意巧相留。
常记垂虹晚渡,卧看菰蒲烟雨,屈指十三秋。
恍若华胥梦,无语下西楼。翠翻空,寒入座,不禁愁。
五弦弹尽,隐隐天末暮虹收。
欲伴渔翁钓艇,欸乃一声江上,寒碧点轻鸥。
无人阻归兴,直欲迈长洲。
这首《水调歌头·其三》是宋代词人葛郯的作品,以水边景色和怀旧之情为背景,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开篇“青铜昏水面,乌帽裹山头”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苍凉的画面,青铜色的水面映照着黄昏,山头被乌帽所遮,暗示了时光流转与孤独之感。
“风涛如此,天公作意巧相留”借风涛之大,暗示命运的安排,仿佛天公有意让词人在此停留,回味过去。“常记垂虹晚渡,卧看菰蒲烟雨,屈指十三秋”回忆起往昔在垂虹桥边的渡口,静静地观赏烟雨中的菰蒲,时间已过去了十三个春秋,流露出岁月如梦的感慨。
“恍若华胥梦,无语下西楼”进一步深化了梦境般的回忆,词人默默地下楼,沉浸在对过去的沉思中。“翠翻空,寒入座,不禁愁”则转而描绘环境的凄清,绿色的天空倒映在水面,寒气侵入座位,引发了词人的愁绪。
接下来,“五弦弹尽,隐隐天末暮虹收”通过五弦琴声的消逝,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天边的暮虹也渐渐消失,词人的心境更加落寞。“欲伴渔翁钓艇,欸乃一声江上,寒碧点轻鸥”表达了词人想随渔翁泛舟江湖,寻求宁静的愿望,但又只能看着江面上的鸥鸟,感叹无人能共享归隐之乐。
最后,“无人阻归兴,直欲迈长洲”表达出词人尽管无人阻挠他的归隐之心,却依然无法摆脱现实的牵绊,只能遥望远方的长洲,寄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景抒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词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