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采蘋》
《采蘋》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ǎipín
xiānqín / shījīng

cǎipín[1]?
nánjiànzhībīn

cǎizǎo
xíngliáo

shèngzhī
wéikuāng[2];

xiāngzhī
wéi[3]

diànzhī
zōngshìyǒuxià

shuíshīzhī
yǒu

注释
于以:犹言“于何”,在何处。
蘋:又称四叶菜、田字草,蘋科,为生于浅水之多年生蕨类植物,可食。
藻:杉叶藻科,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食。
一说水豆。
行潦:沟中积水。
行,水沟;潦,路上的流水、积水。
筥:圆形的筐。
方称筐,圆称筥。
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
锜:三足锅。
釜:无足锅。
锜与釜均为炊饭之器。
奠:放置。
宗室:宗庙、祠堂。
大宗,即大夫之始祖。
牖:窗户。
尸:主持。
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
有:语首助词,无义。
齐:美好而恭敬,“斋”之省借。
季:少、小。
注释2

蘋: 又称四叶菜、田字草,蘋科,为生于浅水之多年生蕨类植物,可食。

藻: 杉叶藻科,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食。一说水豆。

行潦: 沟中积水。行,水沟;潦,路上的流水、积水。《毛传》

翻译
哪儿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筥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脚錡与无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这次谁来做主祭?恭敬虔诚待嫁女。
译文

哪儿可以去采苹?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篓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有那锅儿与那釜。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今儿谁是主祭人?少女恭敬又虔诚。

赏析

《左传·隐公三年》将其与《采蘩》、《行苇》、《泂酌》同视为“昭忠信”之作,而更多的古代学者受“诗教”的影响。根据《礼记·昏义》为说,认为是贵族之女出嫁前去宗庙祭祀祖先的诗,毛传云:“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礼之于宗室,牲用鱼,芼之以苹藻。”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女将嫁而教之以告于其先也。”惟明代何楷《诗经世本古义》认为诗中所谓“季女”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中的“季兰”同为一人,均是指周武王元妃邑姜,此诗即是赞美邑姜之作。现代学者大都认为这首诗是描写女奴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以奉祭祀的诗篇,这更符合诗意。

根据文献可以知道,在古代,贵族之女出嫁前必须到宗庙去祭祀祖先,同时学习婚后的有关礼节。这时,奴隶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整治祭具、设置祭坛,奔走终日、劳碌不堪,这首诗就是描写她们劳动过程的。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首章两问两答,点出采苹菜、采水藻的地点,次章两问两答,点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两问两答,点出祭地和主祭之人。

俗话说:“上供神吃,心到佛知。”这些普普通通的祭品和繁琐的礼仪,却蕴积着人们的寄托和希冀,因而围绕祭祀的一切活动都无比虔诚、圣洁、庄重,正如《左传·隐公三年》所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因此,诗人不厌其烦,不惜笔墨,层次井然地叙写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将繁重而又枯燥的劳动过程描写得绘声绘色。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源于问答体的章法,而其主要构成因素就是五个“于以”的运用,正如吴闿生《诗意会通》引旧评所云:“五用‘于以’字,有‘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全诗节奏迅捷奔放,气势雄伟,而五个“于以”的具体含意又不完全雷同,连绵起伏,摇曳多姿,文末“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戛然收束,奇绝卓特,烘云托月般地将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现给读者。

鉴赏

这是一首收录在《诗经》中的古诗,表现了古人收集水生植物的场景和家庭生活的情趣。通过对自然物象的细腻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开篇即设定了一个清新的画面,人们在河岸边采集着水生的蘆葭。这种景象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出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态。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人继续描述采集藻类植物的情形,并且细致到行走在湿润的小路上,这种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清新和湿润。

接下来的两句“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则描绘了采集后将植物装入器具中的情景,其中“维”字用来连接前后的动作,“锜”和“釜”都是古代的烹饪器皿。这两句诗通过对容器和烹饪工具的提及,突出了家庭生活中食物准备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则跳出日常生活,进入了一个更为庄重的场合。“宗室”指的是贵族或皇家的家族,“牖下”可能是指在房子的窗下进行某种仪式性质的事情。最后一句“谁其尸之,有齐季女。”中的“尸”字在古代有时用作“主持”、“管理”的意思,因此这句话可能是在询问谁来主持这次的祭祀活动,而“齐季女”可能是指参与仪式的贵族女性。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的描写,展现了古人生活的多面性,以及他们对于自然、家庭和宗教的尊重与关注。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赠冯隐君一首

历苦遘真诠,求山养大年。

未成栖福地,常自挈壶天。

迹市心惟白,龄衰鬓且玄。

尘嚣吾所厌,对尔意超然。

(0)

春暮江泛一首

晚棹回江色,云空桃李稀。

春山愁里过,不得玩芳菲。

兴以沙鸥逸,杯看堤柳挥。

莫教红日落,留照谢公归。

(0)

送丘道人之曹县访师一首

旅鹢辞胥浦,探车入景山。

岱云摇缅意,齐鹿对高颜。

玄水珠将觅,黄舆金再还。

此行逢紫气,应在尹公关。

(0)

初泛五湖二首·其二

得性真良计,宣城有故谣。

选来多胜迹,行处有灵潮。

触雾偏含席,穿云渐隐舠。

霜前秋塞雁,骈翼向南飘。

(0)

朱阳馆步至陶隐居墓傍二首·其一

昔日朱阳馆,陶公悦白云。

结庐追选客,标舍近茅君。

久向玄津去,空馀告逝文。

客来春欲暮,瑶草閟仙坟。

(0)

大司马乔公觞余清凉寺一首

虎士行芳馔,虚亭倒玉壶。

殷勤司马意,登览纵潜夫。

二月清云落,三山白日孤。

遥看春草色,醉杀莫愁湖。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