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女霜华夜不收,一天如扫月如流。
素娥奔去已千古,狡兔隐来还几秋。
冷逼蚊雷声陡息,光摧萤火色何幽。
尘埃两眼洗不净,安得淩云万丈楼。
青女霜华夜不收,一天如扫月如流。
素娥奔去已千古,狡兔隐来还几秋。
冷逼蚊雷声陡息,光摧萤火色何幽。
尘埃两眼洗不净,安得淩云万丈楼。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首句“青女霜华夜不收”以“青女”象征月亮,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如同霜华般在夜晚铺满大地,难以收尽的景象。接着,“一天如扫月如流”进一步渲染了月色的纯净与流动感,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月光照亮,如同被清扫过一般。
“素娥奔去已千古,狡兔隐来还几秋”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和“玉兔捣药”的典故,表达了对月宫中美好传说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这里“素娥”指的是嫦娥,“狡兔”则指玉兔,两者都是月宫的象征物。
“冷逼蚊雷声陡息,光摧萤火色何幽”描绘了中秋月夜的宁静与神秘。月光的寒冷使得蚊虫的嗡嗡声戛然而止,而月光的强烈光芒也使得萤火虫的微光显得更加幽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
最后,“尘埃两眼洗不净,安得淩云万丈楼”表达了诗人对月色之美的赞叹与向往。他认为,即使是用眼睛也无法完全洗净月光带来的纯净感受,因此渴望能有一座高耸入云的楼阁,以便更近距离地欣赏这轮明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中秋月夜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见山堂上,画帘卷、犹是清和天气。
绿水红莲,雅称得、瑶碧冰壶标致,名在丹台,籍通紫府,游戏人间世。
三洪华阀,自应生此人瑞。
好是佳旦称觞,斑衣拜舞,有鹓雏相对。
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系。
管取来年,雪罗风葛,荣被君恩赐。
黑头公相,直须眉寿千岁。
一朝三命下金銮,独有先生出处难。
学术颜曾千载上,行藏吕范二公间。
莫言一木难支厦,须向中流力障澜。
爱助盖为天下计,丈夫心事颇相关。
我所思兮在彭蠡,一奁寒晶径千里。
天低绀滑风静止,月澹星渟尤可喜。
亦复可怜波浪起,琉璃崩嵌涌颠累。
万斛之舟簸一苇,超邑越都如历指。
岸沙雪积山云委,云半飞泉挂龙尾。
跳空散作平地水,牛乳芳甘那得比。
萝茑冥冥荫演迤,稍上寻源出奇诡。
像图释迦祠老子,台殿晻霭相重累。
石槽环除逗清泚,松竹静深无虎虺。
其徒翛然弃尘滓,虽未应真终适己。
黄侯可与谈妙理,视弃荣宦犹弊屣。
每采紫芝求石髓,我欲从之倦游徙。
谷城公孙能若此,五老闻之当启齿。
寄声五老吾念尔,相见无时老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