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身不到朝廷,欲伴骚人赋落英。
但得低头拜东野,不辞中路伺渊明。
舣舟苕霅人安在,卜筑江淮计已成。
千里论交一言足,与君盖亦不须倾。
十年身不到朝廷,欲伴骚人赋落英。
但得低头拜东野,不辞中路伺渊明。
舣舟苕霅人安在,卜筑江淮计已成。
千里论交一言足,与君盖亦不须倾。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志向和情感的诗。诗人在开篇即表明自己长久未能跻身朝廷,可能是在外任职或遭遇仕途不顺,但依旧怀抱文学之心,愿与同道中人共同创作。
“欲伴骚人赋落英”一句,骚人指的是战国时期的诗人宋玉和唐勒,两人合称骚人,其作品《骚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歌集。这里表明诗人的文学理想与志趣。
“但得低头拜东野,不辞中路伺渊明”则透露出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尊崇,以及在求学过程中的谦虚态度。“东野”可能指的是某位先贤或学者,“不辞中路伺渊明”则是说即便是在旅途中,也愿意寻访那些深邃的智慧。
“舣舟苕霅人安在,卜筑江淮计已成”一句,通过描绘船只停靠、人们安居的情景,以及提及“江淮”,暗示诗人可能正在规划或思考某种对策。
最后两句,“千里论交一言足,与君盖亦不须倾”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即便相隔千里,也只需一言,就能理解对方的心意,不需要过多的解释。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抱负和知识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在仕途上的不顺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