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外鲜云敛夕容,跸声遥下紫营东。
迎神秘座摐金密,啜食清坛烈火红。
七萃禁戈攒月冷,万侯朝璧照霜空。
天心帝意通欢豫,并在柴薰缥缈中。
仗外鲜云敛夕容,跸声遥下紫营东。
迎神秘座摐金密,啜食清坛烈火红。
七萃禁戈攒月冷,万侯朝璧照霜空。
天心帝意通欢豫,并在柴薰缥缈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皇家举行的祭祀活动,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节气氛围的营造,展现了古代帝王祭天的庄严与盛大。开篇“仗外鲜云敛夕容”一句,便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壮观的图画:在夕阳的映照下,皇家的仪仗队伍如同鲜明的云朵一般排列着,他们的装扮和举止都显示出一种威严而庄重的“夕容”。紧接着,“跸声遥下紫营东”则通过对跸(皇帝车驾)声音的描写,渲染出了祭祀活动即将开始的紧张气氛。跸声远远传来,象征着皇帝的威严和祭祀的重要性,而“紫营东”则指向了仪仗队伍行进的方向,也暗示了皇家的尊贵。
诗人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更是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祭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迎神秘座摐金密,啜食清坛烈火红”则展示了祭祀的神秘和庄重,神灵被迎请至“秘座”,而祭品则在“清坛”上进行仪式,烈火映照着这一切,使得整个场景显得分外神圣。诗人还通过对“啜食”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祭祀中的一种肃穆与神圣。
“七萃禁戈攒月冷,万侯朝璧照霜空”则是从宏大的视角出发,将祭祀活动置于更为广阔的天地之间。诗中的“七萃禁戈”指的是皇家的禁军,他们手持戈(古代长柄兵器)排列成行,营造出一种森严和冷峻的氛围。而“万侯朝璧照霜空”则描绘了无数朝臣在寒冷的清晨向着皇帝所佩戴的玉璧表示敬意,他们的影子投射在霜冻的天空之下,显示出一种对君主权威的无限崇拜和服从。
最后,“天心帝意通欢豫, 并在柴薰缥缈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祭祀能够沟通天道、体现皇帝意志的深信。这一句通过“天心帝意”的对仗,以及“通欢豫”的描述,传递出一种和谐与喜悦的情感。而“并在柴薰缥缈中”则是指祭祀过程中的点燃香料,这些香气缭绕的细节进一步加深了整个场景的神圣感和仪式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皇家祭祀活动的精致描写,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天地秩序、君权神圣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认识。
老去心灰不复然,一麾江海意方坚。
那堪黄散付子度,空羡苏杭养乐天。
病肺一春难白酒,别肠三夜绕朱弦。
群仙正欲吾归去,共把清风借玉川。
篮舆西出登山门,嘉与我友寻仙村。
丹青明灭风篁岭,环佩空响桃花源。
前朝欲上已蜡屐,黑云白雨如倾盆。
今晨积雾卷千里,岂畏触热生病根。
在家头陀无为子,久与青山为弟昆。
孤峰尽处亦何有,西湖镜天江抹坤。
临高挥手谢好住,清风万壑传其言。
风回响答君听取,我亦到处随君轩。
去年送刘郎,醉语已惊众。
如今各飘泊,笔砚谁能弄。
我命不在天,羿彀未必中。
作诗聊遣意,老大慵讥讽。
夫子少年时,雄辩轻子贡。
尔来再伤弓,戢翼念前痛。
广陵三日饮,相对恍如梦。
况逢贤主人,白酒泼春瓮。
竹西已挥手,湾口犹屡送。
羡子去安闲,吾邦正喧鬨。
君家本江湖,南行即邻里。
税茶虽冗繁,渐喜官资美。
嗟君本笃学,寤寐好文字。
往年在巴蜀,忆见《春秋》始。
名家乱如发,棼错费寻理。
今来未五岁,新传满盈几。
又言欲治《易》,杂说书万纸。
君心不可测,日夜涌如水。
何年重相逢,祗益使余畏。
但恐茶事多,乱子《易》中意。
茶《易》两无妨,知君足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