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王伯扬所藏赵昌花四首·其一梅花》
《王伯扬所藏赵昌花四首·其一梅花》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南行度关山,沙水清练练。

行人已愁绝,日暮集微霰。

殷勤小梅花,仿佛吴姬面。

暗香随我去,回首惊千片。

至今开画图,老眼凄欲泫。

幽怀不可写,归梦君家倩。

(0)
注释
关山:险峻的山岭。
沙水:沙漠中的河流。
练练:形容水清澈透明。
愁绝:极度忧愁。
微霰:细小的雪粒。
小梅花:梅花象征着美丽和坚韧。
吴姬:吴地的美女。
暗香:梅花的香气。
凄欲泫:形容心情悲凉,眼眶欲流泪。
幽怀:深藏在心中的情感。
倩:请, 寄托之意。
翻译
向南穿越重重关山,沙河之水清澈如练。
行人心中充满忧愁,傍晚时分飘起细小的雪粒。
热情的小梅花,犹如吴地女子的面容。
它散发的暗香伴我前行,回头一看,满眼都是花瓣。
这美景至今仍留在画图中,令我老眼含泪。
内心的情感无法言表,只能托梦到你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冬日行旅图景。开篇“南行度关山,沙水清练练”写出了诗人在严寒中跋涉于关山之巅,面对的是如同洗练过后的清澈沙水和坚硬的石头,这种环境已经让人感到心中的愁绪难以排解。接着“行人已愁绝,日暮集微霰”表达了旅途中的人们早已被愁绪所困,随着太阳的落幕,天空中飘落着细小的雪花,这景象更增添了一份凄清。

诗中的“殷勤小梅花,仿佛吴姬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情感寄托。这里的小梅花不仅是冬日里的一抹色彩,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它们那洁白无瑕的模样,就如同古代传说中的吴姬一般,引发了诗人的深深怀念。

“暗香随我去,回首惊千片”写出了小梅花散发出的淡淡香气跟随着诗人,一转身之间,却发现原来四周已铺满了成千上万的雪花,这种意外的发现令人震撼。

至于“至今开画图,老眼凄欲泫”则是诗人在回忆中将这段经历和感受画下来,尽管年岁已高,视力不如往昔,但心中的情感依旧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最后“幽怀不可写,归梦君家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深,它已经超越了语言的界限,只能在梦中寻找寄托和慰藉。这里的“君家倩”暗示着一种温暖而遥远的记忆,是诗人心灵深处的避风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沉的情感和对往昔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田家乐寄张师孟

田家乐,今年庄农好秋作。

蛰龙蜕骨桔槔悬,五谷咸登雨时若。

官家更忧民力疲,公田折布能轻赍。

小姑携筐懒梳洗,拾得棉花如雪肥。

大姑轧轧催机杼,疏帘树影寒蛩语。

鬓云笼雾飏西风,眉月生凉褪秋暑。

山径牛羊下夕墟,萧萧榆柳草堂虚。

野老杖藜邀小酌,诸孙灯火读残书。

(0)

咏怀·其一

白首殊方客,奔驰戎马间。

时危忧母老,岁晚寄书还。

冻雪连荒野,寒云出乱山。

苍茫西日外,痛哭倚柴关。

(0)

客怀

白云回首暗巫门,绿发苍苍碧眼昏。

乱后情怀千日醉,故交文物几人存。

秋深狡兔先成窟,日落归鸦尚识村。

楼上风高笳鼓急,楚卿多有未招魂。

(0)

凤山怀古三首·其一

宋家事业如汉晋,遗史班班今尚存。

南渡衣冠元帝纪,中山庙社靖王孙。

海门龙去秋潮横,宫树乌啼夕磷繁。

已恨无人似诸葛,生憎何物学桓温。

(0)

松叶酒歌寄梁安宅

道人赠我松叶酒,味似琼浆色琼玖。

咽之骨爽神魂清,令我寿同金石久。

我生疏懒无所能,瘦皮黏骨危崚嶒。

病来啖药犹啖水,梦寐恍惚风中灯。

常闻徂徕有嘉木,玄醴涤濯黄露沐。

上有菟丝扬翠旌,下有茯苓蹲白鹿。

咀华嚼叶咽以津,岁久定化肠为筋。

便从偓佺觐黄帝,身骑肉角青骐驎。

我欲求之百忧集,满眼蚊蝇随出入。

踆乌箭逝纤阿急,日暮空瞻邓林泣。

道人此酒还有方,我欲与子同徜徉。

世上神仙亦何限,留侯辟谷应未晚。

(0)

旅兴·其四十六

江城夜来雨,雷音亦何砰。

今晨视郊原,草木皆发荣。

双双布谷儿,来我墙上鸣。

园蔬犹可艺,无忘及时耕。

倦翮得安巢,感荷天地生。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