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南勋业手,顾乃玩简策。
麟经日月垂,左氏实有力。
为渠作忠臣,训义订今昔。
后来缝掖子,开卷随有益。
果能作蹄筌,此学不妨癖。
征南勋业手,顾乃玩简策。
麟经日月垂,左氏实有力。
为渠作忠臣,训义订今昔。
后来缝掖子,开卷随有益。
果能作蹄筌,此学不妨癖。
这是一首充满了对古籍学习和个人修养的重视与赞美之情的诗。开篇“征南勋业手,顾乃玩简策”,诗人通过对历史上南征胜利的手势和简策(一种用竹制成的兵书)的回忆,表达了对军事才能和智略的尊崇。
接着,“麟经日月垂,左氏实有力”中,“麟经”可能指的是《易经》中的“麒麟之至”,象征着祥瑞与文化的繁盛;而“左氏”则是对古代著名学者左丘明的尊称,诗人通过这种呼唤,显示了对这位历史人物学识渊博和影响力之巨大的敬意。
第三句“为渠作忠臣,训义订今昔”,其中“渠”字可能是指代古代贤能之士或诗人的自称。这里强调的是要像古代的忠诚之臣那样,坚守道德和教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应当秉持不渝。
“后来缝掖子,开卷随有益”则表达了学习古籍所获得知识如同缝补破衣一样,将会不断积累,从中获益匪浅。每当翻开书卷,就能得到新的启示和收获。
最后,“果能作蹄筌,此学不妨癖”,诗人设想如果能够像古人那样将学习的智慧化为实践,像制作马笼一样将知识应用于生活,那么这种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就不会有过犹不及之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经典的颂扬,以及个人修养与学识积累的强调,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学习古籍的热忱。
锦城已得春消息,万里桥边花似织。
东风先到海棠枝,千朵苞香茜裙拆。
桥边美人花作魂,玉纤巧夺花精神。
娟娟尽湿金茎露,却笑胭脂点绛唇。
鸾笺半幅情无限,不学琴心抱孤怨。
只愁化作綵云飞,绿叶阴阴閟深院。
匏瓜有恒繫,流萍无定踪。
物情各自然,今古谁能通。
人生寄宇内,出处将无同。
墨生突不黔,原思老蒿蓬。
仲尼称大圣,辙迹环周封。
孟轲挟仁义,邹鲁不能容。
宵人怀所安,君子顺其逢。
行止虽殊涂,至今归一宗。
愿子保贞素,坎流当任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