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堂灯永夜,想像似安禅。
授法两三子,深心二十年。
矮松才挂月,新塔已生烟。
气结更何语,徒为叹逝川。
影堂灯永夜,想像似安禅。
授法两三子,深心二十年。
矮松才挂月,新塔已生烟。
气结更何语,徒为叹逝川。
此诗《挽大年法师》由明代诗人照源所作,描绘了对逝去法师的深切怀念与追思。首句“影堂灯永夜”以静谧的夜晚和长明的灯火营造出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氛围,暗示法师的灵性与智慧如同不灭的灯火,照亮着人们的心灵。接下来的“想像似安禅”,通过想象法师在禅定中的宁静状态,表达了对法师超凡脱俗境界的敬仰。
“授法两三子,深心二十年”两句,赞美法师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精心传授佛法给少数弟子,这种深厚的教诲之情,不仅体现在时间的长度上,更在于其深刻的影响。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启迪与灵魂的塑造。
“矮松才挂月,新塔已生烟”描绘了一幅月夜下的景象,矮松与新塔相互映衬,月光洒在松枝上,新塔则在烟雾缭绕中显得更加神秘。这一景象既是对法师离世后环境的描写,也暗含了法师虽已离去,但其精神与影响依然如月光般洒满人间,如同新塔一般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最后,“气结更何语,徒为叹逝川”表达了诗人面对法师逝世时内心的沉重与无奈。气结于胸,难以言表,只能徒叹时光流逝,表达了对法师的深深怀念与不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对逝去法师的哀悼与缅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佛法对于人心灵的深远影响。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武陵春色好,十二酒家楼。
大醉方回首,逢人不举头。
是非都不采,名利混然休。
戴个星冠子,浮沈逐世流。
清昼开帘坐,风光处处生。
看花诗思发,对酒客愁轻。
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
所思终不见,还是一含情。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