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收丹陛迹,独往乱山居。
入雪知人远,眠云觉俗虚。
足垂岩顶石,缨濯洞中渠。
只见僧酬答,新归绝壑书。
暂收丹陛迹,独往乱山居。
入雪知人远,眠云觉俗虚。
足垂岩顶石,缨濯洞中渠。
只见僧酬答,新归绝壑书。
这是一首描绘山居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内心感受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与淡然。在“暂收丹陛迹,独往乱山居”中,“丹陛”象征着朝廷或官场,而“暂收”则表明诗人只是暂时离开了尘嚣的世界。"独往乱山居"显示出一种逃离红尘、隐逸山林的决心。
接下来的“入雪知人远,眠云觉俗虚”则描绘了一种孤寂而超然的情境。诗人在雪中感受到人烟稀少,而在云间睡眠时,对世俗的喧嚣和虚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足垂岩顶石,缨濯洞中渠”中的形象,更是将山居生活的孤寂与宁静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的足尖悬挂在岩石之上,而衣带则被洞里的溪流所濡湿,这些细节描写都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刻画。
最后,“只见僧酬答,新归绝壑书”中,“只见”表明诗人对外界的关注已经非常有限,只是偶尔看到一些佛教徒之间的问候和交流。而“新归绝壑书”则可能指的是诗人从山中归来后,所写下的记录或书信,这里的“绝壑”也许象征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向往。
沛宫秋风起,游子伤所思。
故人侍高宴,故乡亦在兹。
酣歌自起舞,忼慨有馀悲。
秦鹿方犄角,英雄并驱驰。
帝业亦有在,真气匹夫知。
天下且归已,功臣何自危。
九江自取尔,会稽徒尔为。
俯仰数行泣,何以安四陲。
天地驱日月,出入六马驰。
上瞻芒砀云,下顾泗水湄。
荒台忽千载,烟芜夕霏霏。
燕姬跨马来江东,罗衫窄袖蓝对胸。
翠翘抹额戎装束,恍若矫矫飞苍龙。
日摇涛影团花碎,尘捲风声彩云坠。
鬣间暗闪夺珠标,腹下还穿撒雕辔。
将非出塞昭君啼,无乃归禁杨妃醉。
欢娱忘寇扰前秋,骑拥娇娥谑浪游。
鱼丽阵靡谁敢殿,长流难洗文夫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