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其三》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其三》全文
唐 / 无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暂收丹陛迹,独往乱山居。

入雪知人远,眠云觉俗虚。

足垂岩顶石,缨濯洞中渠。

只见僧酬答,新归绝壑书。

(0)
翻译
暂时离开皇宫的繁华,独自前往偏远的山林居住。
踏入雪地深知远离尘嚣,卧于云间更感世俗空虚。
脚下的岩石顶着石块,帽带在山洞小溪中洗涤。
这里只听得到僧侣的对话,最近归来的人在深谷中潜心阅读。
注释
暂收:暂时离开。
丹陛:皇宫的台阶,代指皇宫。
独往:独自前往。
乱山:偏远、多山之地。
入雪:踏入雪地。
知人远:意识到与人的距离遥远。
眠云:卧于云间,比喻高远脱俗。
觉俗虚:感受到世俗生活的空虚。
足垂:脚下挂着。
岩顶石:岩石顶部的石头。
缨濯:帽带洗涤。
洞中渠:山洞中的小溪。
只见:只听得见。
僧酬答:僧侣之间的应答。
新归:最近归来。
绝壑书:在极深的山谷中阅读或书写。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居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内心感受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与淡然。在“暂收丹陛迹,独往乱山居”中,“丹陛”象征着朝廷或官场,而“暂收”则表明诗人只是暂时离开了尘嚣的世界。"独往乱山居"显示出一种逃离红尘、隐逸山林的决心。

接下来的“入雪知人远,眠云觉俗虚”则描绘了一种孤寂而超然的情境。诗人在雪中感受到人烟稀少,而在云间睡眠时,对世俗的喧嚣和虚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足垂岩顶石,缨濯洞中渠”中的形象,更是将山居生活的孤寂与宁静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的足尖悬挂在岩石之上,而衣带则被洞里的溪流所濡湿,这些细节描写都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刻画。

最后,“只见僧酬答,新归绝壑书”中,“只见”表明诗人对外界的关注已经非常有限,只是偶尔看到一些佛教徒之间的问候和交流。而“新归绝壑书”则可能指的是诗人从山中归来后,所写下的记录或书信,这里的“绝壑”也许象征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向往。

作者介绍

无可
朝代:唐   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州)

无可,唐代诗僧,俗姓贾,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无可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猜你喜欢

歌风台

沛宫秋风起,游子伤所思。

故人侍高宴,故乡亦在兹。

酣歌自起舞,忼慨有馀悲。

秦鹿方犄角,英雄并驱驰。

帝业亦有在,真气匹夫知。

天下且归已,功臣何自危。

九江自取尔,会稽徒尔为。

俯仰数行泣,何以安四陲。

天地驱日月,出入六马驰。

上瞻芒砀云,下顾泗水湄。

荒台忽千载,烟芜夕霏霏。

(0)

过云

缥缈路常封,时时春气浓。

看衣疑带雨,到寺只闻钟。

不见高秋月,难扪白日峰。

探虚吾欲老,来往藉孤筇。

(0)

雪蕉

天寒白屋灶烟迟,儿女灯前夜不嬉。

十日卖薪三日饭,雪中谁诉县官知。

(0)

三月七日过三塔寺留别宽老

轺车来往每匆匆,此夕相看一笑同。

轩外竹添千个翠,树头花吐万年红。

茶烹日铸龙分水,榻近云巢鹤语风。

栀子雨肥蕉叶大,恨无好句续韩公。

(0)

走马篇

燕姬跨马来江东,罗衫窄袖蓝对胸。

翠翘抹额戎装束,恍若矫矫飞苍龙。

日摇涛影团花碎,尘捲风声彩云坠。

鬣间暗闪夺珠标,腹下还穿撒雕辔。

将非出塞昭君啼,无乃归禁杨妃醉。

欢娱忘寇扰前秋,骑拥娇娥谑浪游。

鱼丽阵靡谁敢殿,长流难洗文夫羞。

(0)

鬲溪梅令

春心一缕细难传。袅红弦。故倚银屏,默默镇相怜。

绿鬟垂到肩。飘零锦瑟半成烟。感韶年。

肠断莺声,梦断澥棠边。月斜楼上眠。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