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四十不作官,还将短发笼儒冠。
平生一经已烂熟,胡为挟入桥门观。
前年乡书名始刊,曲江又避春风寒。
重来桥门住三载,打头矮屋聊盘桓。
朝齑暮盐不满盘,何须故人劝加餐。
日高对案笑扪腹,自有五色之琅玕。
侧身西北望长安,眼中一朵红云团。
天门欲往涩如棘,若比蜀道尤云难。
嗟哉出处谁得似,颇似吴下吴生宽。
吴生作诗忽盈纸,送君还到春闱里。
春闱多士多如蚁,勿将老少分忧喜。
君不见韩昌黎、张童子,同是陆公门下士。
昌黎文章如皦日,童子声名逐流水。
人生传世有如此,区区科第何难耳。
年过四十不作官,还将短发笼儒冠。
平生一经已烂熟,胡为挟入桥门观。
前年乡书名始刊,曲江又避春风寒。
重来桥门住三载,打头矮屋聊盘桓。
朝齑暮盐不满盘,何须故人劝加餐。
日高对案笑扪腹,自有五色之琅玕。
侧身西北望长安,眼中一朵红云团。
天门欲往涩如棘,若比蜀道尤云难。
嗟哉出处谁得似,颇似吴下吴生宽。
吴生作诗忽盈纸,送君还到春闱里。
春闱多士多如蚁,勿将老少分忧喜。
君不见韩昌黎、张童子,同是陆公门下士。
昌黎文章如皦日,童子声名逐流水。
人生传世有如此,区区科第何难耳。
这首明代诗人吴宽的《送胡彦超》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对友人胡彦超的鼓励和寄语。诗中,吴宽以自身的经历为背景,描述了自己年过四十仍未仕途得意,但仍坚持读书学习,寓言深沉。他提到胡彦超前年乡试上榜,但又因避春寒而暂居曲江,再次来访时住在简陋的矮屋中,生活清贫。
吴宽以幽默自嘲的方式,表示即使生活清苦,也不必过分忧虑,因为他自得其乐,视学问如瑰宝。他对胡彦超寄予厚望,希望他在科举考试中保持平常心,不要过于看重结果,因为人生的成功并非仅靠科举。他以韩昌黎和张童子为例,说明才华和名声并不完全取决于科举,提醒胡彦超要有长远的眼光。
最后,吴宽鼓励胡彦超在春闱中展现出真我,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看法,因为真正的价值在于个人才学的展现。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体现了吴宽对友人的关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深刻理解。
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苏子泛舟。
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
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
悄危坐,抚苍苍东望,渺渺荆州。客云天地蜉蝣。
记千里舳舻旗帜浮。
叹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缪。
客亦知夫,盈虚如彼,山月江风有尽不。
喜更酌,任东方既白,与子遨游。
正丹翁初度。对花满江城,晓莺欲语。崆峒在何处。
渐雨过农郊,劝耕问路。州人争觑。
问坡老、重来是否。
把看灯、传说风流,八境尽图新句。如许。
老子文章,挥毫立马,脱靴嫌污。太平易作。
听父老,歌襦裤。愿使君小住,五风十雨。
重见一粰三黍。又天边、飞诏殷勤,说相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