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破山八咏·其六宗教院》
《破山八咏·其六宗教院》全文
宋 / 刘拯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妙义传天台,迷云净如扫。

初终虽五时,修短自三草。

结隐非此峰,获藏亦珍宝。

秋来月正圆,独照松已老。

(0)
翻译
奇妙的佛法在天台流传,如扫去迷雾般清晰。
虽然修行有五个阶段,但个人成就各有不同,如同草木生长各异。
隐居并非只在这座山峰,修行的收获也像珍贵的宝藏。
秋天月亮圆满,独自照亮已苍老的松树。
注释
妙义:深奥的佛法。
天台:天台山,佛教圣地。
迷云:比喻世俗的迷惑。
净如扫:形容佛法清澈明了。
初终:修行的入门和最高境界。
五时:佛教中的五个修行阶段。
修短:修行的深浅。
三草:比喻修行者的不同层次。
结隐:隐居修行。
此峰:指代特定的山峰。
获藏:修行的成果。
珍宝:比喻宝贵的精神财富。
秋来:秋季来临。
月正圆:象征圆满或宁静。
松已老:暗示岁月流逝,松树的老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拯的作品,名为《破山八咏·其六·宗教院》。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法修持之地的赞美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妙义传天台,迷云净如扫。"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天台山上的佛法精髓被传承下来,而周围的迷雾被轻易扫去,显现出一种精神上的澄明。

"初终虽五时,修短自三草。" 这里诗人提到了时间和生命的短暂,但即便如此,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求心灵的成长和净化,这“三草”可能象征着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态度。

"结隐非此峰,获藏亦珍宝。"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藏于世间山峰之中的精神宝藏的向往与赞美,那里的宁静和深邃犹如无价之宝。

"秋来月正圆,独照松已老。"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夜月光下的景象,明亮的月光洒落在古老的松树上,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佛教修行场所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于心灵净化与超脱尘世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短暂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刘拯
朝代:宋

(?—约1107)宣州南陵人,字彦修。第进士。哲宗绍圣初为御史,劾范祖禹、黄庭坚等修神宗实录窜易增减,诬毁先帝。又论苏轼狂悖,请正其罪。进右正言,累迁给事中,黜知濠州,改广州。以吏部侍郎召还,迁户部尚书。因反对蔡京编次元祐党籍,罢知蕲州、润州。复为吏部尚书,昏愦不能举其职,左转工部,知同州,削职。
猜你喜欢

赠林济之江田送舅氏赴京选

宅相今谁是,名家复见君。

同心看白水,送别上青云。

海树烟边合,江田鸟外分。

阜阳歌酒夜,相对思纷纷。

(0)

题子猷访戴图

平生戴隐居,破琴返云峤。

亦有爱竹人,翛然可同调。

雪溪夜回舟,未见心已了。

乾坤淡虚白,吾方领其妙。

(0)

九原

王室中兴岂妄言,待时未可议南辕。

韬翁忍死犹东望,难慰斯人在九原。

(0)

濮州娘

濮州花娘劝君酒,酒中电影红蛇走。

花娘分死红焰焦,五尺肉躯油一斗。

连床裸饮饮婪醺,花娘待罪眠红茵。

突咽一寸揕匕首,夜驰铁骑投官军。

君不闻始州王氏,女拔羌刃杀羌虎。

濮州花娘刺客才,剑气何须大娘舞。

(0)

龙形松

夭矫挐云海上来,蜿蜒蜕骨老莓苔。

紫髯夜湿千山雨,铁甲春生万壑雷。

影动欲翻平陆起,声号如卷怒潮回。

蜷枝冷挂岩前月,犹似擎珠照九垓。

(0)

独酌

东风昨夜吹芳草,绿渐成阴红渐老。

庭前无数落来花,分付家童莫轻扫。

开樽独酌向花前,仰面歌呼声彻天。

花残自有重开日,人老何由更少年。

醉看明月照华颠,还把落花铺地眠。

床头贮酒三百斛,囊底萧条无一钱。

看花对酒且自乐,一任春归啼杜鹃。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