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苏子泛舟。
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
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
悄危坐,抚苍苍东望,渺渺荆州。客云天地蜉蝣。
记千里舳舻旗帜浮。
叹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缪。
客亦知夫,盈虚如彼,山月江风有尽不。
喜更酌,任东方既白,与子遨游。
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苏子泛舟。
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
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
悄危坐,抚苍苍东望,渺渺荆州。客云天地蜉蝣。
记千里舳舻旗帜浮。
叹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缪。
客亦知夫,盈虚如彼,山月江风有尽不。
喜更酌,任东方既白,与子遨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怀念英雄的意境。壬戌之秋,时间背景设定在一个秋天,而七夕节指的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牛郎织女相会之日。苏子泛舟,可能是借用东坡苏轼的名字,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随遇的心境。
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这里的“赤壁”指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地点,而今朝已变成一个美丽的景点。诗人似乎是在这个地方与朋友举杯畅饮,同时也是一种对历史英雄的怀念。
东山月上,遗世乘流,是一种超脱的心境,把握住了月亮,就像要把握住时间一样,遗世独立,不受尘俗羁绊。桂棹叩舷、洞箫倚和,则描写了一种安静的夜晚场景,船只靠岸,桂树枝头轻敲船身,洞箫(一种古代乐器)伴随着月光和风声,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何事呜呜怨泣幽,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了感慨,或许是对过往英雄事迹的回忆,或是对现实不满的哀叹。悄危坐,抚苍苍东望,这里“悄”字用得好,表达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忧虑的情感。诗人坐在船上,面向东方,眼前是连绵不绝的苍苔和远方的山水。
渺渺荆州,是对当时荆州(今湖北襄阳)景致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茫茫。客云天地蜉蝣,记千里舳舻旗帜浮,这里的“蜉蝣”比喻微小,而“千里舳舻”则是对远方征战场景的描绘。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事迹的怀念和自我的渺小感。
叹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缪,是直接提及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曹操(字孟德)和周瑜。诗人似乎在追忆他们的英勇事迹,同时也对现实中的英雄何在表示怀念。武昌夏口是古代地名,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附近,这里山水交织,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
客亦知夫,盈虚如彼,山月江风有尽不。喜更酌,任东方既白,意味着诗人与朋友都明白世事无常,像山月和江风一样,有始无终,永远不会结束。因此,诗人提议再次举杯畅饮,享受眼前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致的描写和历史英雄的怀念,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中的不满和对于英雄事迹的无限赞扬。
斓斓兮斑斑,毋落落兮其间。
苍茸黄精之本兮,秋风杳生后而生前。
山葛兮山巾,勿问山中兮君其问诸水滨。
瀼瀼兮秋露漙,萧萧兮秋风生。
净居永福兮,胡可得为孤山之寒人。
荷荷兮已矣,胶胶兮何耶。
去复来兮,愿采茅山之药花。